實名制一拖再拖 監管落後空蹉跎

香港證監會本擬於上半年就股票實名制進行公開諮詢,可惜拖拉至今仍只聞樓梯響。時近年尾,相信要等明年再議。環顧國際市場,股票實名制交易形式已是大勢所趨,香港的監管制度落後於人,不但會影響監管效率,更會阻礙與其他市場的合作。繼續日復日、月復月的蹉跎,香港競爭力不倒退才怪!

所謂股票實名制,意指設立和實施投資識別碼制度,以實名制形式進行股票交易。監管當局可藉此實時監控,若發現不正常甚至非法違規交易,即時追蹤和應對。事緣美國○八年次按危機後,國際金融組織——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提出建立「法定實體識別編碼」(LEI),以識別不同金融交易中的實體,目前多個主要市場包括歐美的監管機構已參與。在全球監管一體化之下,香港市場理應加快改革,確保融合國際金融監管大氣候。

偏偏香港的實名制討論至今尚未見具體進展。去年九月,互聯互通北向已率先實施實名制,但南向仍未有着落,本擬於今年上半年展開的諮詢至今杳無蹤影。在缺乏實時買賣數據下,證監會只有繼續依賴金融機構提供的資料進行監控,效率自然打折扣,亦因為與其他市場存在監管差異,容易被利用進行套戥活動。此外,監管上的滯後,亦影響香港與其他市場的合作。例如中港兩地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互聯互通,討論經年,據講也是因為香港尚未引入股票交易實名制,至今未能成事。

實名制的其中一個爭議,是客戶私隱問題,但隨着金融科技應用日廣,監管制度亦須與時並進,應用科技提升市場透明度,能及時掌握和化解市場風險,這才符合整體市場利益,故見主要市場紛落實採用,理論上香港沒有拖延的藉口。至於實際上的操作細節,如透過基金投資的話,實名制應如何執行,如何協助交易商應付所需的軟硬件及人力資源掌握,這些都宜盡快諮詢業界和公眾的意見,以制訂具體可行方案。

香港回歸廿二年,政客的破壞、官僚的無能,不僅拖垮了民生,更拖垮了香港的競爭力。六月以來的社會動盪,影響政府運作,無論大小事務不知從何開始。可地球不會因此而停頓,香港面對中美之爭,更應加強裝備及競爭力,始能做好中國金融門戶和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否則不但財神爺過門不入,競爭力每況愈下,經濟衰退容易凸顯金融系統風險,最怕是監管上的不足未能及時拆彈,咎由自取,與人無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