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阿里IPO凸顯港金融地位

離開投行後,筆者每年仍會經手兩至三筆企業私募融資事宜,以及相關上市前期籌備工作。當然,也會考慮多個交易所對不同企業的利弊。

A股估值高,港股上市快,美股上市後資產處置相對自由,歐洲等市場不足考慮。如果能上市,當然是A股優先,但時間不可控;港股雖然較快,但必須忍受估值及流動性不佳。

H股全流通宣示信心

今年,美股屢創新高,A股也步入牛市。惟港股始終低迷,而且當下面臨社會問題。這次,內地決定以H股全流通的方式來幫助港股,可理解為釋放善意。毋須爭辯利弊:一個全流通的市場,必然會比一個局部受限的市場,要有更多玩法,玩家更有動力。

最直接的,這個活水機制讓各家企業的大股東看到,無論是做業績,還是講故事,或是資產重組,只要能夠炒高市值,則有機會真金白銀帶走市值。否則,這筆股權第一無法交易,第二幾乎無法質押,有何用處?

筆者進入投行事業是二○○六年,入行不久,就遇到A股股權分置改革。簡言之就是冰封多年的法人股可以變為普通股,可以競價交易,隨意流通。

結果股市急漲,其中的財富增值,是十萬億元人民幣級別,對所有股民而言,真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機會,內地誕生了數千位諸如劉益謙般的法人股億萬富豪,真是很希望這種大流通改革也為H股死水帶去活泉。

不過,也不宜高估這次流通改革的意義:大部分H股仍是國有控股企業,就算流通,沒有任何意義,大股東大概不會減持(當然,更不會增持),你看看這些股東在A股的表現即知。因此,要我說這次改革的最大價值,在於市場增加了對內地後續金融支持、更多背書的信心,當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內地料續推惠港政策

阿里巴巴發行港股,顯然是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表明了監管部門在迅速發展深滬交易所之外,也高度重視香港作為中國金融第一自由港的地位。當然,此事於阿里巴巴也是一種「備胎」考慮,萬一美國反華勢力發起驅逐中概股的惡性事件(雖然概率極低),如此規模的大型公司,必須做好交易災難備份安排。

阿里巴巴其實早就該以CDR形式回歸A股。可惜,A股市值貌似巨大,但結構並不健康,優質藍籌公司估值相對不高,而小股新股題材股從來是熱門,股民熱衷炒存量,厭惡買增量,此時中國互聯網巨頭回歸A股,巨龍吸水,反而會給A股帶來較大心理利淡而非利好。當然,人民幣資本開放遙遙無期,也使得阿里巴巴暫無其他選擇。

相反,香港市場本身對大型藍籌早已習慣,估值穩定,IPO市場容量遠大於交易市場,故在回A之前,阿里巴巴選擇港股無可無不可,總體利好。

香港面臨社會衝突,當然不利於股票市場。不過,隨着大型核心資產回歸香港,以及H股全流通機制推行,相信內地還將連續推出各種惠港政策,而這幾天的港股,也果然明顯有了一點起色。

祝福香港金融市場走得更穩、更紮實。

吳小平

曾任中金公司財富管理部執行總經理,現投身互聯網金融創業。

作者:吳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