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渡經濟危機要靠齊心

一個城市的文化本來就是它最終的靠山。

筆者一六年為匯賢智庫做的香港長遠競爭力研究中,提到一本南韓學者Hwy-chang Moon著作。Moon稱南韓致勝之道可以ABCD一言以蔽之。他認為南韓舉國上下無不以ABCD為行為標準。A是Agility(靈快巧妙);B是Benchmarking(攀比自勵);C是Convergence(整合優勢);D是Dedication(全心全意)。

所謂ABCD,其實不外乎是專心致志、齊心共贏的文化。Moon在著作《The Strategy for Korea's Economic Success》中作如下的介紹:「南韓政府、企業乃至人民均盡顯這些因素致勝的作用。」

香港向來亦有「打不死」稱譽。顧嘉煇名曲《獅子山下》提到「我哋大家用艱辛努力寫下那不朽香江名句」,所指的就是這種堅毅不屈、苦幹不拔的精神。

遇海嘯僅負增長2.5%

事實上,打從一九六一年香港首次有官方的本地生產總值以來,直到九七年,沒有一年經歷過負增長。期間出現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銀行倒閉危機、六七年暴動、七十年代兩次石油危機連帶股市暴瀉九成(七四年曾從上年的1,700餘點跌至150餘點)、八十年代初政治前景不明朗樓市匯市大跌且美國又陷入嚴重衰退、八十年代的銀行風潮、八七年全球大股災、八九年六四事件引發的資金人才外流,以及九十年代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倒閉事件等。這些都屬嚴重事件,卻阻止不了香港頑強地持續增長。

回歸前,我們的條件遠比不上今天,當時靠的是香港人的鬥志,特別是獅子山下同舟共濟、齊心共贏的文化,竟就創下了經濟奇迹。那麽回歸後又如何?

回歸後,我們經歷了兩次極端嚴峻的考驗。一九九八年樓市崩瀉,出現了通縮和5.9%的經濟收縮。二○○九年在全球金融海嘯的打擊下,再度出現2.5%的負增長,但○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號稱百年一遇,2.5%的負增長並不算特別大。

回歸以來有長足進步

可幸的是,多個指標顯示香港自回歸前夕以來至一七年都有長足的進步。這包括清廉指數、法治指數、問責指數(Voice and Accountability)、政局穩定和非暴力指數,有效管治指數和監管質素指標等。此六項乃世界銀行「世界管治指標」所涵蓋的內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七年本港清廉指數為全球首7.7%;法治指數為全球首6.2%;有效管治指數為首2.4%;監管質素更位於全球之首。

正是香港這個底子、這個傳統,造就了香港的巨大吸引力。我們吸引外資的數字去年還在上升。然而,這一切好像一夕間都變了樣。這兩個多月來很多年輕朋反喊着要時代革命。但我們先輩艱苦經營,在多方面已見成績:我們有世界水平的大學、比之前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連小孩上幼兒園也獲補助;有全球最長壽的人口;有一流的基建;以及在剛出爐的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一九年宜居城市榜上超越了新加坡。人家都見到,世界銀行都肯定。我想當前的亂象必然是一場完全不必要的誤會!

何濼生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作者: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