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資湧負息債 醞釀金融黑洞

債券市場是全球規模最龐大的金融資產,向來具有低風險、回報收益穩定的優點。當中,美國國債更被視為零風險的投資工具。然而,隨着歐洲、日本等環球央行推出「負利率」政策,部分更是「蝕錢」的負收益債,竟有投資者願「貼錢」買債,有外媒警告指這些債券已變成「金融黑洞」!

舉例,本金為1萬元的1年期債券,若其票面息為10厘,意味該債券的「本金+利息」總計為1.1萬元;惟當債券在公開市場交易時,若有人願以高於1.1萬元價格購買,該債券則會變成「負收益債券」。

為何有投資者明知「輸錢」都買?原因是有些基金是專門追蹤政府債券的孳息率,而基金表現又與債息掛鈎,故基金明知「掟錢落黑洞」也被迫要買這類「負收益債券」,當然他們會藉貨幣匯率的變動作雙向操作,就算買入負收益債券也可獲回報。

據《彭博社》報道,今年六月全球負收益債券總額已突破13萬億美元,當中德國國債有大約85%是處負收益狀態。美國國債雖然規模達16萬億美元,但仍未見負收益國債,主因是聯邦基金利率仍高企2.25至2.5厘區間,債息一般不會大幅拋離指標利率。惟縱觀全球,負收益債券目前正如黑洞般增長,已成為不妙的大趨勢。

房地產市場或現泡沫

彭博專欄作家Marcus Ashworth指,通常貸款年期愈長,回報會愈高,但這個金融市場鐵律已被打破。他認為,這種畸形情況會導致投資者進行其他風險投資,以尋求更高回報,從而增加債市以外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出現泡沫的可能。

退休基金陷特殊困境

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是以「穩陣」為主,傳統上是政府債券的主要投資者,但目前卻落入一個特殊困境,就是隨着其客戶年齡增長,而買債回報不高,令這些機構因「固定回報」關係,要支付更多錢予客戶。

惟退休基金和保險公司往往不會投資巨大風險資產,在負收益債成為趨勢後,意味他們更難維持收支平衡。而基金及保險公司的客戶若買了包含相關資產的投資計劃,亦有可能因而令投資收入減少。

不過,最大問題仍是負利率為何變成常態?答案在於通脹!基本上,目前為止,也沒有人能徹底解釋為何全球灌水也谷不起通脹;同時,儘管失業率大降,但工資水平僅略增,意味通脹偏低,令央行負利率政策不能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