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的私人太空公司Blue Origin上星期終於成功發射並安全着陸回收,而日本一間民營企業星際科技在北海道成功發射新型火箭上太空。這些公司愈開愈多,這場民間太空競賽,不只改變航天科技,連帶IT通訊、運輸都受惠。
創新型太空公司現僅馬斯克的SpaceX在商業營運較出名,也有多間公司緊隨其後,各有不同定位。SpaceX用可回收火箭運載衞星、接下美國太空總署任務向國際太空站補給物資等。Blue Origin的火箭配有特大窗戶載人艙,專門在亞軌道飛行,即比飛機更高,但未及低軌道衞星區域。英國富豪布蘭森的維珍銀河則以太空旅遊做目標,接載旅客在太空飛行。
摩根士丹利早前有報告指出,二○四○年全球航太工業產生的收入可望從現在的3,500萬美元增加到1.1萬億美元以上。如此龐大的市場,技術門檻又高,一班富豪出錢資助開發技術和市場。
有消息指,亞馬遜打算發射3,000顆衞星建立全球通訊網絡Project Kuiper,還聘請SpaceX前副總裁負責項目。這技術有助解決偏遠地區高速上網問題。當網絡無處不在,可推動更多經濟活動。
要建立網絡,先要有低成本技術。可重複使用的火箭能大減發射衞星的成本,從過去運送每個衞星上太空要兩億美元,降至僅500萬美元。當衞星大規模生產,可令每顆成本從5億美元降至50萬美元。
不僅流動通訊,航天科技還可推動運輸業。SpaceX將研發新型火箭,用於發射載貨太空船前去火星,同時技術可應用至環球飛行,一小時內可飛到全球任何地方,料從紐約往倫敦只需29分鐘,無論載人或載貨將比飛機進一步突破。民間的太空競賽,所衍生的技術將直接推動多個行業發展。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