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好睇唔好食 外資敗走有啟示

美國最大電子商貿企業擬關閉中國電商業務的消息,震驚商界。號稱全球最大的中國市場,不是商機處處嗎?何解外商一家又一家敗走收場?是中國市場太過獨特,無法全盤套用海外的成功經驗,抑或內、外資的競爭條件仍有差距?時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中國須加大開放市場力度之際,這些問題,值得各方深思!

近幾年發展如魚得水的世界級電貿巨擘──亞馬遜(Amazon),年度盈利突破一百億美元,市值一度超過萬億美元,風頭可謂一時無兩。之不過,正當中美貿易談判近尾聲,外資都在關注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對外開放市場,帶來更大的商機之際,竟然傳出亞馬遜擬撤出中國電商市場,以將資源投入更具盈利能力的跨境貿易和雲服務上,顯然是有點令人錯愕。

事實上,亞馬遜進入中國電商市場已經有十五年之久,苦戰這麼久,仍選擇敗走收場,頓令人聯想到,在外資眼中,中國市場是否真的好睇唔好食?

在美國極為成功的亞馬遜,一開始欲將其海外的成功經驗套用在中國市場。可始終猛虎不及地頭蟲,其對中國消費者的了解、電商物流的速效,以及管理團隊的決策效率不足,簡單講是不夠本地化。待亞馬遜高層明白這些問題,中國兩大電商已跑到海外上市,並搶佔了中國電商市場逾八成份額,尚未計及無數新進的電商對手憑着靈活變通,應用通訊軟件及應用程式推陳出新而快速冒起,令亞馬遜更難招架。既然大局已定,明知如何努力都難扭轉乾坤,撤離亦算是一個了斷。

無可否認,這十年來中國本土電商企業的快速成長,與政策的扶持不無關係。是故,當前歐、美都要求中國加快開放市場之同時,亦異口同聲強調中國須對外資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中國而言,優化外商投資環境,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符合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的需要,這問題上,中外的取向趨於一致。只是亞馬遜已等不到這一天,就選擇離場。

也許,早前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南韓樂天以及英國馬莎,至如今的亞馬遜,大大小小的外資在中國市場「踩雷」,失敗而去,並不是偶然。「外貌」吸引的中國市場,其消費者崇尚創新、不愛拘束的獨特性,以及內、外有別的競爭環境,增添外資參與的難度,亦因此影響了外資對中國業務決策團隊的信任,最終弄得嚴重「水土不服」。到底中美貿易戰,能否令兩者都有所覺悟,各得其所,開創新時代,就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