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爭議如劫貧 振興經濟更實際

最近港府收緊長者綜援門檻引發激烈爭議,其實政府並不缺錢,與其繼續做守財奴,以長者福利開刀省錢,無異於劫貧,倒不如認真檢討如何善用財政資源,做好教育,振興傳統產業及加快創新發展,為經濟創造新價值,豈不更加實際!

去年第三季,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至2.9%。隨着第四季內地經濟增長急劇放緩,今年下行壓力仍大,香港經濟增長亦會受壓。此時政府大條道理要慳錢,提出將長者綜援的門檻由六十歲上調至六十五歲,而屬學者出身的高官更涼薄地指出,長者定義遲早都要改,又指當大家都120歲,60歲的人就剛好中年云云。

老實講,有頭髮無人想做瘌痢!政府要收緊長者綜援門檻,能省到多少錢,可以有多少作為?政府手持逾萬億元財政儲備,坐擁金山銀山,卻只管做守財奴,坐困愁城。香港經濟美其名仍每年有溫和增長,可實際上房屋及醫療資源緊張問題愈趨嚴重,教育政策守舊,年輕人缺乏發展出路和歸屬感,種種社會問題千頭萬緒。

歸根究柢,政府對產業結構單調的問題長期置若罔聞,令核心產業發展停滯不前,外來競爭日趨激烈。不炒樓、不炒股,香港人靠打工注定一世無發達,貧富懸殊差距擴大。政府沒有認真檢討經濟政策缺失,卻拿長者福利來開刀,顯然是不道德,亦無濟於事。

針對人口老化,要應對勞動人口萎縮的問題,政府可鼓勵延遲退休、吸引家庭主婦投身職場、助青年就業、鼓勵生育以及引入外地人才等多方面解決問題。延遲退休只是其中一個方法,且必須要有配套措施。假如政府部門都不主動增聘長者工作,如何要求私營企業響應?如更多長者就業,在新職位沒有增加之下,又會否變相與年輕人爭飯碗?煞有介事的改變長者福利政策,是好做唔做!

事實上,如今經濟增速放慢是全球主要經濟體都要面對的難題,而扭轉這個困局的關鍵,除了革新傳統產業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創新科技的研發和應用上爭一日之長短,故中美貿易戰也是一場科技戰、5G戰,其目的是要在新經濟增長點上奪取最大優勢。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香港經濟既不力於革新傳統產業發展,在創新產業更是落後於對手,匯聚不了人才技術,自然難成大器,只管大鑼大鼓去做明日大白象。長此下去,香港經濟前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