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汽車皆滯銷 龍頭不振細企危

新一年已過了逾一周,企業陸續預告去年全年成績表,雖然市場早有心理準備醜婦終須見家翁,但差強人意的程度依然超標,當中更有被視為「經濟晴雨表」的汽車及智能手機巨企。所謂一葉知秋,行業龍頭不濟,中小企處境更堪虞,預示全球經濟短期難有起色。

內地車企龍頭之一吉利汽車近日公布,上月本土銷售大跌44%,總結去年全年銷量未能達標。消息拖累股價昨日狠瀉一成,衰絕藍籌股,過去一年更累挫逾六成,市值蒸發逾1,600億元。

各地汽車銷售一向被視為「經濟晴雨表」,反映着整體消費市道,一旦賣車不振,即預示着高消費群已勒緊褲頭,經濟難逆向做好。根據內地乘聯會去年數字,首十一個月累計汽車銷量僅2,015萬輛,按年跌4%。隨着行業領導者上月銷量大失所望,內地車市極有可能出現廿六年以來首次全年銷量倒退。由於賣車佔內地整體消費近一成,在一環扣一環的連帶影響下,別奢望經濟增長有驚喜,難怪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多番洋洋得意地透露,中國極有需要達成貿易協議。

除了汽車,同樣反映高端消費群花費程度的智能手機市場亦露端倪。繼蘋果公司後,三星昨日亦發盈警,預期上季營業利潤暴瀉近40%,遠遜市場預期,並為兩年以來首次下滑;同為競爭對手的小米遭大行唱淡,估計上季銷售不佳。事實上,有數據顯示,內地上月手機總出貨量按年跌16%;全年亦跌約15%。可想而知,消費者換機意欲不高,更反映年底零售黃金檔期無補於事,印證今次「負財富效應」非同小可,基層終必受累。

值得注意的是,龍頭企業逐一響警,實實在在反映行內及從事周邊產品的中小企生存空間進一步萎縮。以往經濟好的時候,巨企不愁訂單,甚或產品推出後反應奇佳,衍生了不少周邊輔助的商機,造就不少「山寨廠」興起,養活不少人。在經濟環環相扣下,個體商戶也會受惠顧客疏爽。如今情況恰恰相反,巨企當然有足夠能力捱過困境,但技術及資源極少的中小企就只能坐以待斃,這就是中央迫切要想辦法挽救它們的原因,一旦它們逐一倒下,單靠巨企根本不能接收龐大的就業需求。

令人憂慮的是,從汽車及手機巨企數據可見,潛在企業骨牌式倒下的危機並非空談,尤其是下月農曆新年過後,有多少工廠能復工、會否湧現逃亡潮乃未知數,刻下困局絕不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