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淡靜,十一月日均成交額按月跌3%至不足900億元,華資經紀生存空間愈來愈細。業界預期,明年首季有部分小型證券行會因經營環境嚴峻而結業或暫停業務。惟市場指,俗稱「一號牌」的證券交易牌照較高峰期跌價逾三成,且乏人問津。另外,也傳有中資證券行精簡人手。
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王國安表示,以其多年經驗,直言今次淡市「好大鑊」。「最大問題係北水好難走出去,無論新股、買殼等,瓣瓣都唔掂!加上香港證監會收緊孖展借貸,有實力的券商唔借、冇實力的亦唔敢借;個別券商又割喉式推零佣金;散戶參與股市比例極低等。
他預期,明年首季開始會有細行因「頂不住」而要結業,「多數係暫停營業,睇吓市場有冇人肯買,又或者如個市轉旺,再申請開番」。他並認為,券商中以華資最慘情,有中資、外資及上市公司背景的,應可「頂得住」。
立法會議員張華峰相信,小型證券行因近月生意冷清而自願停業的情況會出現,但就不會「出事」,因為它們的客戶已很少,持貨也不多。他續指,現時證監會對券商的監管愈來愈嚴,券商的合規及營運成本高,均不利經營。
證券商協會前主席蔡思聰稱,港股成交已萎縮了幾個月,就算反彈都成交無力,散戶不敢入市,生意只會愈來愈難做。他認為,有個別證券行老闆看淡前景,不願再蝕,離場的情況會出現。惟他相信不會突然一下子有大量細行結業。
他續指,現時市場一般都認為中美貿易糾紛不易解決,故證券行還是要捱,「咁要睇吓老闆願不願意捱?又或覺得蝕本是否值得?市淡佢哋都想賣盤,但卻沒有買家,兼不值錢。」
市場指,「去年今日好多內地資金搶住買證券行,誇張到一入紙向證監會申請,即刻在市場放售,高峰期「一號牌」(包括接駁系統及後勤人員等)高達800萬元;「一號加九號牌(資產管理)」高達1,500萬元。但現時無人問津,傾都冇人傾,難過賣殼,「一號牌」叫價得番5、600萬元,「一號加九號牌」叫價約1,000萬元,但都是海鮮價,根本沒成交!」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料,很多細行會結業將牌照交回證監會,又或結束不賺錢的業務,轉戰「九號牌」,替客戶管理資產。此外,證券行除「瘦身」外,亦有結束研究部,「研究屬使錢部門,做推廣,但現在客戶數目卻大減!」有證券行負責人直言,經紀行業前景很差,純替客戶買賣的經紀,兩年後可能被淘汰。
證監會資料顯示,今年「一號牌」新增數目已放緩。截至今年九月底,持一號牌的法團共1,324家,較去年底的1,247家,增77家。而去年則按年增118家。
事實上,代表中小型證券行的C組經紀市佔率近年不斷下跌,今年十月市佔率便進一步下降至只有7.01%。而今年上半年,C組經紀的淨盈利為25.99億元,較去年下半年急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