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撈愈低 新興市陰乾式下跌

新興市場股匯危機持續,MSCI新興市場指數連跌七天,周四曾再跌0.7%,自一月份高位累跌超過20%,一度陷入技術性熊市。今次新興市場資產拋售潮歷時之長,創○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紀錄,分析認為並非單純對美國加息及貿戰的一時反應,這種「愈撈愈低」的「陰乾式」向下,會令投資者不為意「忽然掉下來的刀」,隨時「爆煲」。

通脹升溫的菲律賓,股市連日下挫,周四收跌1.46%;部分新興股市則回升,印尼和印度股市周四分別高收1.63%和0.59%。與此同時,多隻新興貨幣喘定,印尼盾升0.46%,兌每美元高見14,870;南非蘭特和土耳其里拉彈1.23%和0.84%。印度盧比兌每美元再創72.105新低後,跌幅收窄。

股匯債拋售潮嘯後最長

今次新興市場資產拋售潮,當中股市長達222日、貨幣長達155日、政府債券更達240日。新興市場頹敗時間之久、廣度之闊,就連「最熊」的淡友也感到意外。因為自二○○八年金融海嘯後,這10年來全球粗略經歷了7次危機,都沒有一次像今次那麼長,而且是全球拋售。

投資者通常只着眼資產價格的百分比變化,但這會限制眼界,甚至錯誤認為有潛在復甦能力,因為短暫而激烈的拋售通常會引來短暫而強烈的反彈,讓投資者陷入虛假復甦感。這亦是一六年和一七年反覆出現的情況。

投資衍生工具雙重損失

其實,看跌市歷時之久,而非僅看跌多少,更凸顯今次危機的嚴重性。由於今次是持續「陰乾式」向下,這樣長期的跌勢顛覆了期貨和期權合約,不但因時間值等因素迫使投資者要承擔虧損,更因他們不斷被加追孖展而資金被鎖死,失去其他投資的空間。

再者,長時間的拋售潮也意味着投資者「愈撈愈低」,「陰乾式」下跌的壞處是令人忘記防避會忽然爆煲的危險。正是這種忽視,令部分視各個不同新興市場為同質的基金經理,不理會基本因素,只按市場走勢強弱來換貨,導致了新興市場危機「交叉傳染」。

市場人士均對危機擴散惴惴不安,特別是當形成羊群心態,無論某些市場的相對風險和潛在回報怎樣,都難逃一跌。

與以往新興市場所歷困境不同,今次更演變成美元及以美元計價資產,與其他一切資產之間的一場較量。故此不但新興市場資產,就連黃金等避險資產亦齊遭拋售,原因就是要套現「搶美元」。

面對貨幣貶值導致入口成本上升,亦迫使不少新興市場央行採取措施捍衞匯價,最矚目的當然要數阿根廷央行上周大手加息至60厘。Capital Economics編纂的指數顯示,新興市場央行加息與減息比率升至一一年以來最高,恐增加新興市場流動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