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寶擔任主席的東亞銀行(00023),其超過三十四年藍籌股地位今日收市後告終。有券商認為,不僅追蹤恒生指數的被動型基金需於收市前調整投資組合,沽出其持有的東亞股份,主動型基金更可能加入沽貨行列,故即使股價低殘,投資者依然不宜沾手。
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上月十日公布季度檢討結果,決定將東亞剔出恒生指數,下周一起生效。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早前接受本報查詢時解釋,剔走東亞主要原因,是該股過去八個季度的成交額達不到作為恒指成分股的要求。
事實上,東亞不僅股份交投萎靡不振,股價同樣持續不濟,昨日收市價較今年二月盤中高位累挫20.73%,技術上已陷熊市。
東亞是於一九八四年一月十六日開始成為恒指成分股,惟李國寶在一九九七年兼任主席之後,發展未如人意。二○○八年爆發金融海嘯時,該行受財政不穩的不利傳言影響,全港各分行出現擠提人龍,部分分行輪候人數更多達1,500人,該行不僅流失大量存款,更令當年業績遭到重創。
儘管十年已經過去,惟東亞近年業績深受中國業務困擾,一八年上半年度盈利亦按年倒退35.81%至39.92億元,中期息按年減少25%至每股0.51元。
早前內地收緊貨幣政策,衝擊銀行經營,東亞中國內地業務的淨利息收益率按年跌22點子至1.53%,淨利息收入按年跌6.8%至18.81億元。
東亞執行董事兼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在公布業績後曾經表示,受到去槓桿政策影響,上半年內地資金流動性收緊,令資金成本上升,為免再度影響盈利表現而選擇審慎吸納存款,惟貸款收益率未追上,導致內地業務淨利息收益率收窄。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直言,東亞業務缺乏亮點,尤其是中美爆發貿易戰下,內地經濟料放緩,該行內地貸款資產質素有機會轉差。他又直言,身為投資者,他寧可選擇滙豐控股(00005)、恒生銀行(00011)及渣打(02888),不會選擇東亞。
獨立股評人譚朗蔚表示,東亞中港兩地業務均比不上當地同業,令人覺得是「兩頭唔到岸」,基本因素欠理想下,東亞股價料持續受壓。
值得留意是,持有東亞部分股權的美資對沖基金Elliott International, L.P.前年入稟高院民事控告東亞,及以該行主席李國寶為首合共十八名前任與現任董事會成員,指控各被告對小股東不公,要求法庭裁定東亞的董事會於一四年至一五年間,作出四項目的不正當之決議,涉及東亞向三井住友銀行發行股份的交易,案件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