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在美容界知名的胡露明,早於九十年代時年薪已過百萬元。○九年時,她用短短兩年時間不斷炒賣逾10個單位,速賺約400萬元。惟她笑指,自己故事簡單平凡。她現時已退居幕後,擔任美容公司的軍師,同時又做義工成為生命導師,助人解困。
「我出身於草根家庭,因不太喜歡讀書,所以中五畢業後就打工。」她指,第一份工作是於外國人公司做秘書,故有機會訓練英語。工作約七年,她開始創業,當年天然植物護膚品在歐洲掀起熱潮。由於她深信行業有前景,因此與拍檔「踩上」法國領事館尋找合作商機,最後成功代理及批發當地知名護膚品牌。大約十年後,公司被大集團收購,她更成為執行董事,當時年薪過百萬元。
說到置業由來,她指當年搭巴士上班途經薄扶林,看見一幢咖啡色住宅,「當時我覺得那幢住宅很美,心想如果可在入面居住就好!」她最後夢想成真,八六年結婚時,終以230萬元買入該單位,面積達1,400方呎。
她憶述,○三年有人出價1,400萬元買入該單位,但由於兩夫婦非常喜歡,所以沒有出售。惟好景不常,兩年後兩人婚姻破裂,該單位終以800萬元賣出,結果每人分得400萬元,而這筆資金讓她展開炒樓之路。
離婚後,她每兩年搬屋一次。她曾到上環一家地產公司尋找樓盤,希望在荷李活道找到面積1,000方呎的單位,「當時地產經紀指荷李活道最大單位,面積僅600方呎,更指若不信就自己找。」她覺得該名經紀態度惡劣,加上鬥氣關係,於是她一人四出尋找理想單位,但最終不果,並再找那名代理。
「當時他帶我看一個面積600方呎的三房戶,地下雖是鹹魚欄,但景觀是一望無際的海景。」最後她租下該單位,自此亦與那名經紀成為好友。在經紀推介下,她由○九年開始炒細價樓。
有一天,那名經紀建議她買入西區的細價樓,每層樓價錢約200萬至300萬元不等,但條件是不可以睇樓,因那些是唐樓,看了必定不想買。此後兩年間她不停簽支票、簽約、買入賣出單位,但從未睇過任何一層樓。
「曾同時擁有最多兩層物業,再多一層自己未必能負擔,盡力而為、不要貪心便好!」直至一○年,政府推出15%辣招稅,她便不再炒樓。在炒賣的兩年間,她賺取約400萬元。
她的投資經驗不少,過往曾以約300多萬元買入連租約的西環南雄大廈,約三年後該單位升至500萬元出售。最深刻的炒樓經歷,要數到買入西環泓都,當時她早上11時到達售樓處排隊,排至晚上11時才可揀樓。她本想買入低價的中層單位,但到她揀樓時,只餘下價值400萬元、位處48層的單位。「樓價相對較高,當時亦擔心難以轉售,最壞打算是用作自住。」誰不知後來該單位終以500萬元出售,她帳面賺100萬元。
時至今日,她有足夠財力,在香港買樓可說是輕而易舉,但她一直租樓住,更每兩年搬一次屋。原因是她想不時轉換環境。近年她居於長沙灣四小龍屋苑,曾由泓景臺搬到昇悅居,現時則以18,000港元租入宇晴軒一個面積500方呎的兩房單位。
年輕人常呻上車難,她建議,除要努力工作,也要增值自己,又相信奉行創新,發揮創意才會得到成功。她又鼓勵年輕人走出香港,到外地及內地城市發展,擴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