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進出口似亮麗 難掩經濟動力減

中美貿易戰愈趨激烈,相關經貿數字愈受關注。昨日中國揭盅的七月外貿表現強勁,看似未受貿易戰太大牽連,但風光的背後卻不無隱憂。隨着美國關稅逐步加碼及落實,全球供應鏈勢必重組,凸顯中國「世界工廠」地位日益嚴峻。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人民幣計,七月出口按年升6%,好過預期的5.6%;期內進口按年升20.9%,遠勝預期的12.5%,貿易順差更大幅收窄42.6%。

綜觀整體數字,進出口大升可說是由多種因素推動,例如今年七月較去年同期多了一個工作日;人民幣貶值提振了紡織品、服裝等出口;天氣炎熱用電量急增,令煤炭進口按年急升近五成。而內地早前擴大進口政策亦開始發威,汽車及汽車底盤進口按年增加五成。

然而,貿易戰炮火隆隆,相關行業皆見受累。除了大豆進口同比勁跌兩成,穀物類更慘瀉48%,中國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亦下挫。手提電話及零件、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汽車及零配件等出口,雖然按年錄得升幅,但按月下跌。而對美國的整體出口,按年上升逾11%,但按月下跌2.5%,顯示外貿增長動力成疑。

事實上,在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下,七月的數據難免有所扭曲。早前的中興事件已令不少內地企業警醒,提前增加入口零部件以備生產之需,而有能力的廠商亦會提前出貨,以避開美國有可能最快九月實施的次輪關稅措施。美國四月宣布對中國實施首輪關稅後,香港五月份的出口貨值按年升幅就高達15.9%。

由此可知,外貿數字急升反映的是在貿易戰下內地進出口商的對策,而不是經濟真正重拾動力。其實,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早已叫苦連天,香港兩大鞋業商會就指美國訂單比重高達八成,估計明年春季將會爆發倒閉潮,不少廠商紛紛研究搬離內地。

其實,特朗普悍然發動的貿易戰,為的就是重整國際間供應鏈,一方面可削弱中國企業的技術累積,另方面令到全球經濟動力焦點重返美國。而特朗普亦吸取了早前戰線拉得太闊教訓,集中精力拉攏歐洲籌組零關稅區來遏制中國。

歐美商家要尋找生產力高、周遭產業配套齊全的代工企業談何容易,等到部署完畢後,可能特朗普亦已不在其位。但無論如何,在美國損人累己政策下,中資廠商積極求變是不二法寶。內地亦應積極擴大內需,增加進口,不僅可緩和與夥伴國的關係,亦可為對抗貿易霸權增添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