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落後 因缺新經濟企業

香港首隻以「同股不同權」形式上市的股份小米集團(01810)在本月九日掛牌;另歌禮製藥(01672)亦已於上周五起招股,預計八月一日上市,成為本港首隻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

從種種動作,反映港交所(00388)近年銳意打破傳統,為港股市場帶來更多不同類型的新經濟及創新概念企業,對投資者來說應是好事。然而,貴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時至今日才可以落實變革,難免令人覺得已是後知後覺,相對失色。

除制度落後外,港股近年表現亦明顯遜色。自一○年起至今,恒指只錄約三成升幅,計及股息的回報率約為76%;而同期代表美股的標普500指數,則已大升1.4倍,連股息回報率更高達1.9倍。

從估值來看,港股明顯亦及不上美股。踏入一○年後,恒指的預測市盈率約介乎9至16倍;至於標指的預測市盈率則介乎11至20倍。即使市場有個別分析指港股有追落後條件,但筆者認為這只是樂觀的想法,因為要發生的應一早已發生,毋須到現在仍是一份憧憬。

標指成分股充滿活力

導致港股落後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恒指成分股內的大部分藍籌股都是缺乏增長概念的企業,如本地地產股和內地銀行股等。有限的增長前景局限了股價上升空間,因此騰訊(00700)近年表現一枝獨秀,主因集團是港股中最具業務增長前景,最能給予投資者想像空間的股份。

相反,標指內的成分股,很多都是充滿增長活力,給予無限想像空間的企業,如蘋果公司、亞馬遜等科技巨擘,創意正是其價值所在。

富滙資本管理執行董事 趙文傑(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