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企業債券違約個案湧現,上海商業銀行統計,上半年內地債券違約總額達190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三成。有分析更預計,內地房地產發展商或成重災區,未來一年的債券違約機率為科技企業的三倍,有內房商面對融資困難,更不惜以逾10厘成本發債。
由於內地正積極執行「金融去槓桿」,即是收緊資金及銀行借貸,減少整體經濟的信貸規模,部分行業的違約風險亦隨之上升。外電分析指,內房企業在明年年底前,在境內外總計有6,250億元人民幣債券到期,再融資壓力顯著,其違約風險稱冠各行業,未來一年的違約機率達0.87%。
市場上四分之三的內房企業在過去一年的違約風險急升,當中有公司不惜發行票面利率高達11.5厘的兩年期美元債,亦有企業發行浮息債券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
上海商業銀行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更認為,內地違約事件已不僅發生於個別行業或舊經濟股,開始蔓延至各行各業,甚至牽涉投資者追捧的資訊及再生能源板塊。
他指出,雖然目前違約總額只佔內地企業債總餘額0.6%,內地債市未臨近崩潰邊緣,但內地幾乎所有違約事件均源自於私營企業,從個別事件升級至企業集體資不抵債,即多間企業的資產總額均不足以償還全部債務的情況。
隨着內地上半年出現違約潮,滙豐環球投資管理亞洲債券投資管理董事孫樂衡預期,下半年違約事件將陸續有來,質素欠佳的債券發行人將面對更大和更困難的融資環境,但同時反映中國去槓桿取得成效,有助推動信貸市場趨向更合理的風險定價,促進其長期健康發展。
美銀美林亦警告,雖然人民銀行近期向市場發出寬鬆政策的信號,但如果企業發行債券情況持續疲弱,其債券違約率或於下半年急升。
不過,林俊泓認為,市場毋須太過悲觀,內地監管機構似乎對違約採取更寬容態度,籲投資者靜待半年,可伺機在債券市場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