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揭新頁 過分憧憬不理智

A股下月正式入摩,首批入選股份名單揭盅,標誌着A股國際化進入全新里程。開放市場,與國際接軌一直是中國股市重要發展策略,可見未來也是朝這目標,一步一腳印地慢慢推行,可是入摩醞釀多時,投資市場對消息早已消化,若憧憬外資短時間內蜂擁進場接火棒,小心只是一廂情願,最終自招損失。

國際指數公司MSCI明晟為A股入摩作最後準備,半年度指數審議後,全球標準指數(MSCI Global Standard Index)增加351隻股票,當中包括234隻中國A股,變動在5月31日後生效。

經過三次衝關失敗,A股入摩實在是得來不易,一直以來A股開放不足,停牌機制及監管問題,與海外股市存在極大差異,遭到國際機構投資者詬病,成為A股遲遲未能入摩的絆腳石。去年提出的折衷方案,A股先以低比重加入,待時機成熟才逐步增加比重,才勉強釋除機構投資者疑慮,得償所願躋身這個全球基金經理們都重視的參考基準指標。

今年中美貿易爭拗沒完沒了,中港股市飽受各種不利消息打擊,A股更是亞洲最差市場之一,自然惹起更大的撈貨憧憬,寄望外資大水喉救市,帶來新景象。

值得留意,以首階段A股2.5%納入因子,即使八月季度審議因子比重再升至5%,大行估計涉及被動式基金的入市金額,不過是100億至200億美元,論資金規模,不過是現時滬深兩市半日的交投,說入摩後,外資爭先恐後炒高A股,實有誇大之嫌。

撇除「照單執藥」的被動型基金,由基金經理親自主理的主動型基金,會否真金白銀落場入市,才是關鍵所在,這也回到投資的基本,看宏觀經濟、企業發展,盈利前景等基本因素。其實,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A股市值超過50萬億元人民幣,規模僅次美國,但一直以來在國際資本舞台的影響力,卻低得不成比例。能夠獲納入MSCI指數,無疑是對中國金融市場過去的改革予以肯定。

中國經濟處於轉型關鍵時刻,由依賴出口到發展內部需求,經濟未來要更上一層樓,有需要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推動改革,因此,入摩是發展的重要一步。長遠的任務,就是要吸引國際長期資本進場,扭轉A股投機散戶主導、追逐短利的惡劣市場文化。當局必須繼續推進市場開放改革,完善監管,加強執法,建立有效公平的市場機制,減少無形之手干預,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