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再發警告指,金融市場所謂的「牛市」已是強弩之末!現時市場的資產年度化回報更與○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前非常相似。摩根士丹利報告亦指,信貸周期的根本挑戰在6至12個月後到來。
專門研究「逆向思維」的Hartnett於今年一月底曾發出美股見頂的「沽售信號」,呼籲投資者沽出股票,結果不幸言中今年初美股小股災。
Hartnett指出,今年迄今各類資產的年度化回報(即以期內價格走勢推算全年回報)極似○七年,即金海嘯爆發前,這往往預示「牛市」周期已屆尾聲中的尾聲,徵兆包括:商品回報23%、股票5%、債券4%、現金1%、美元負9%。
他解釋,由於經濟擴張期踏入末期,之後往往是經濟衰退的開始,這不難發現交易員開始對投資前景感到混亂,患上了投資「精神分裂症」。
數據顯示,今年至今資金流向是買入債券,主要買入風險較低的政府債券,賣出俗稱「垃圾債」的高收益債券;買入股票,主要是日本、新興市場、金融、電力、電訊類別股份。換句話說,基金既買股又買債,總有一邊會帶來痛苦,而且是顯著錯誤。
值得留意的是,往績顯示,商品通常是在經濟擴張期末段才跑贏大市,與今年金融市場整體狀況非常脗合。
Hartnett早於去年已預言,全球股市將在今年上半年見頂,下半年市況轉差。他強調,引發股市「牛轉熊」不是中美貿易衝突或其他地緣政治因素,而是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
除美銀外,摩根士丹利最近一份研報中亦對全球流動性持續緊縮感到擔憂。大摩表示,全球流動性狀況收緊,市場反應的過程將變得搖擺不定,特別是交易流動性的減弱、波動性的增加都將是量化緊縮的現象,這些變化將在今年繼續對信貸息差施加壓力。
大摩認為,在信貸周期中有兩個階段。首先,在牛市中槓桿率上升,信貸質量惡化,債台高築。這些因素成為企業違約、信貸降級提供催化劑,但很難預測市況出現轉折的確實時間。在問題惡化之前,槓桿率可以維持在高水平。第二階段,這些過度的信貸增長往往是由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收緊信貸條件和削弱經濟增長而引爆。
大摩指,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息差已經觸動了緊縮的周期。換言之,信貸的根本挑戰將在6至12個月後,而不是2至3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