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時收時放、時冷時熱,投資者難以精準掌握。上周國家領導人提出開放市場,無論是作為回應貿易戰的武器,或是源自國家的需要,時間點都抓得非常精準,引起金融市場的遐想。
不過,亦需要留意,美國貿易代表最快將在本周公布對規模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的產品列表。
筆者估計,美國擴大加徵關稅範圍後,消費性商品也無可避免將被納入課稅清單。
面對貿易戰,中國除了是開放市場否定美國的指控之外,中國還有甚麽外貿武器可以使用?針對美國貨徵收額外關稅是一招,亦有人指出讓人民幣貶值更是可予考慮的「毒招」,但是這招能用嗎?
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早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針對貨幣政策和金融領域的進一步開放舉措,發表了若干言論頗具參考性。易綱指出中國不會採納貨幣「貶值」來應對貿易爭端。
若「貶值」一招是有效,為何中國不採納?既然目前人行指出不會「貶值」,那麽這是否「只做不說」?在探討這情况前,需要考慮四大因素。
首先,如果中國主動地讓人民幣貶值,將引發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的風險。觀察目前的態度,國家領導人看似是持和解態度,進行直接對等的加徵關稅,已經是平等對待美國加徵關稅的反擊,毋須畫蛇添足。
其次,貨幣貶值能否刺激貿易量存在爭議,匯率變動對於提振出口的作用存在時差,未必能產生實時效用。
再者,觀察人民幣在二○一五至二○一六年的匯率變化,當時觸發負面震盪,中央政府亦需要考慮貨幣貶值所涉及的一系列風險。
最後,中央政府已經多次表達了不主動干預人民幣匯率,如果主動讓人民幣貶值,將是極其尷尬之舉措。
目前,易綱履新不久,時間節點尤其敏感。筆者以往曾與易綱在論壇中多次見面,從交談中認識到他從理念上甚為支持經濟市場化的管理模式。
當然,易綱行長的言論並不代表人民幣不會貶值,但某程度上則表明中國不會主動干預市場、以匯率作為貿易戰的武器。
除了涉及人民幣匯率的言論之外,易綱亦宣布了一系列內地金融領域開放舉措的細節,為國家領導人早前公布的整體政策方向,提供了補充說明,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如下:
一)自今年五月一日起,擴大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滬股通/深股通由130億元人民幣調整到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到420億元人民幣);更會在今年內爭取開通滬倫通。
二)未來幾個月將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外國銀行在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將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到 51%,三年以後更不再設限。
三)今年年底以前,將推出措施鼓勵在信託、金融租賃、汽車金融和消費金融等銀行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四)財政部等其他部委將會落實宣布降低關稅的更多細節。
在市場化的方向下,內地未來基準利率將會主要由市場來決定,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的兩條利率軌道將會逐漸融合。從人行的角度看,中國與美國的息差目前仍處於穩定區間。
故此,內地在短期內大幅上調利率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目前中美貿易爭端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早前出爐的通脹率數據低于預期,仍需要深層次觀察內地三月份實體經濟增長速度數據,若然放緩迹象持續及明顯,不排除信貸、融資及匯率政策或存在微調的空間。
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現任投資銀行高層,為中國高校聯金融協會創會副主席、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會成員。
作者: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