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計價期油出籠

中國原油期貨昨日於上海期交所子公司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正式買賣,首日期油合約成交超過四萬手,成交金額逾183億元(人民幣‧下同)。內地業界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推出原油期貨有助中國在國際油市爭取定價權,但有分析指,由於內地原油期貨的成交量仍未夠大,短期內難構成國際油價的指標。

這是內地首次有人民幣計價的期油產品掛牌,為了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以人民幣計價的期油市場,當局將對這些投資者買賣中國境內期油合約所得,三年內暫免徵收所得稅。

據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周一下午三時正收市,各種原油期貨合約成交量合共約4.23萬手,成交金額總值達183.46億元,其中,今年九月份結算原油合約在盤前競價階段已大漲5.76%,全日最多曾上升7.47%,高見447.1元,收市仍漲3.34%,在15種合約中僅一九年三月結算的期油合約出現下跌,下跌0.24%。

嘉能可獲得首宗交易

內媒報道指,昨日曾參與集合競價達成首批交易的石油企業逾410家,包括中國聯合石油公司及中化石油公司等,而首宗委託交易由嘉能可成功獲得。

嘉能可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長期看好中國經濟,對中國期貨市場發展充滿信心,又指原油國際化推進了中國市場的定價能力,希望通過上海原油期貨完善中國企業貿易過程中的定價與風險管理問題。

對於中國原油期貨終於上市,方正中期期貨公司負責人表示,對中石油在內的內地原油巨頭而言,可以擁有對沖價格下跌風險的期貨品種,令投機者和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方便押注能源行業的長期前景和短期波動。

他續指,對於境外投資者而言,無疑是增加了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一個窗口。

監管維穩或窒礙外資

資料顯示,一七年國際期油市場的全球總成交額超過10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大宗商品市場。單從交易量而言,內地期油市場短期內難以影響國際油價走向。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表示認為,內地原油期貨面世,儘管打破全球原油期貨主要使用美元作為交易貨幣的壟斷格局,但坦言短期內難構成指標,因為內地原油期貨的成交量未夠大,加上內地監管部門以往在股災時都有向期貨市場「出手」,例如限制每日買賣手數,以及提高交易成本等,以達致穩定整體市場的效果,故認為過往的措詞會令部分外資卻步。

沙特阿拉伯攔截也門叛軍導彈,紐約期油在周一早段曾經上漲逾1%,惟市場逐漸消化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委任鷹派的博爾頓為國家安全顧問,恐會令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的消息,之後曾經倒跌最多0.91%,低見每桶65.28美元,布蘭特期油亦回吐0.77%至69.9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