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搶攬科網股 良性競爭望雙贏

近年一眾放洋的中資科網「獨角獸」炙手可熱,港交所眼見新經濟錢途無限,度身訂造新規則吸引來港上市,趕緊就同股不同權上市進行諮詢。近日內地證監會、交易所也不甘後人,紛紛表態支持新經濟企業回歸A股市場,中港兩市搶攬科網股,在互補長短下,只要保持良性競爭,未嘗不可達致雙贏。

中國經濟進入L形常態,開始重質而不重量,提倡以「互聯網+」,把新經濟注入舊產業,以配合經濟轉型的國策。短短幾年間,中國網民人數升破七億,成為全球最大互聯網市場。市民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與網絡密不可分,目前在移動支付、網上購物及即時通訊等應用領域的普及程度,甚至領先部分歐美發達國家。

儘管創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內地資本市場對新經濟接納程度,相比下滯後得多,自從二○○○年科網熱,一間又一間標誌着中國互聯聯科技發展的創新企業,受A股政策所限,紛紛跨海越洋,選擇到美國或香港落地生根。

更甚的是,這些意指估值逾十億美元的所謂「獨角獸」公司,業務高速增長,去年騰訊市值突破四萬億港元,成為香港股王。在內地股民眼中,這些自家企業在內地賺取人民幣,卻只惠及國際投資者,可謂蜑家雞見水,有苦自知,但卻也催化成一股力量,促使當局重新研擬,大刀闊斧改革為新經濟企業回歸A股提供政策便利。

近日,內地官媒高調支持「獨角獸」回歸,深交所更表態今年重點工作,是要為新興行業上市開綠色通道,爭取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能和高端製造企業,回到A股市場。一時間,中港兩市紛紛向中資「獨角獸」招手,兩市爭攬生意勢所難免,但基於兩市資本結構,投資文化南轅北轍,對計劃回歸的企業決策人,提供多一項選擇亦非壞事。

從深圳創業板驚人的估值,可反映內地投資者相對進取,對營收未豐的創新企業願意付出高溢價;而對於想藉上市提升國際知名度,在股市發揮最大集資功能的創企來說,港股市場無疑是較開放,市場形象及監管亦獲海外其他股市接納,有利其爭取境外融資及擴展海外業務。

其實,只要中港交易所堅守底線,不為爭客上市而放輕投資者權益保護,給予過多豁免及寛鬆的監管,兩地招攬創新企業亦可各顯神通、各有各做,只要保持良性競爭,這些創科新貴反而可以坐享兩市優勢,各取所需達到多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