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工業企爭入零件市場

電動車和自動駕駛技術漸成氣候,不但傳統車廠及硅谷科技爭相開發,不少老牌工業企業如3M、漆油生產商PPG及化工巨擘陶氏杜邦亦想分一杯羹,希望成為零件供應商。

四年內規模料增3倍

陶氏杜邦正研究如何採用膠紙及其他物料,以減輕車輛的重量,又預期用於電池的耐熱尼龍需求將增加,但其總裁Randy Stone指出,發展汽車相關產品是長線投資,未來36個月不會帶來巨大回報。

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到二二年,汽車電子、防撞和自動化系統,以及電動、混燃及燃料電池車輛的零件市場規模將增加3倍至1,830億美元。

以生產家用產品聞名的3M,公司高層與科學家正集中研究旗下產品如何配合汽車電動化的大趨勢,包括電池用的冷卻液體、防撞感應器外的塗料、輕觸式屏幕的薄膜,估計現時這類產品收入約2億美元,佔去年整體收入310億美元不足1%。

而PPG正研發讓電子感應器更容易識別的汽車油漆,該公司技術主管David Bem表示,雖然時機仍有爭議,但電動化時代最終會來臨。

至於生產耐刮玻璃Gorilla Glass的企業Corning,首席策略師Jeff Evenson透露,已簽署合約向25款汽車供應Gorilla Glass,很多仍未投產。Gorilla Glass用於手機,一六年收入達10億美元,Evenson估計,用於汽車業的Gorilla Glass日後將超過消費電子業,成為一盤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