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Talk:港維修權立法值得探討

近年的電子產品被形容為「新嘅冇得頂,舊嘅冇得整。」產品愈來愈精密,但亦更容易壞。壞了,不是任何人都可維修,只有原廠和第三方指定維修商,每年就製造大量電子垃圾。美國多個州開始討論維修權立法,也值得香港探討。

無法維修的,大多不是完全壞掉,有時只是個別零件失靈,但廠商不再生產替換零件。另外就是維修太貴,不如買新品。

美國有17個州份今年內討論立法,還消費者維修權。有些州份不止電子產品,連同家電、汽車等也包括在內,要提供維修指南和保證供應零件,好讓第三方維修店修理,亦不可用軟件防止他人拆解產品。

iPhone降速事件成焦點

多個代表業界的商業組織當然反對立法,理由是會讓黑客更容易發現產品漏洞。但無說明的原因是,原廠維修是一大收入來源。其次,產品可維修,減低消費者換機意欲。正如iPhone平價換電計劃,券商預計令今年新機銷量少1,600萬部。

維修權又是消費者跟廠商的矛盾對決。向商家傾斜的美國政壇,本來大有機會否決議案,但iPhone被降速一事,令維修權通過的勝算添了籌碼。

艾雲 

在財經界打滾多年後,毅然投身資訊科技行業,成為i世代,絕非為趕潮流,而是深信資訊科技對經濟帶來革命性改變,對行業動態、新產品及技術趨勢特別感興趣。

作者:艾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