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指數基金之父」博格爾創辦的領航基金,標榜提供低成本的基金投資選擇,近年急速崛起。効力領航逾廿年的巴克利(Mortimer J. Buckley)今年初接棒成第四任行政總裁,其最大挑戰是如何帶領這家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續增長。
巴克利九一年加入領航的時候,該公司管理資產770億美元,同年吸引新資金150億美元,其位於賓夕凡尼亞州的辦公室有2,600名員工。
超過二十年後的今天,領航管理資產5萬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十八個辦公室有1.7萬名員工,是以資產計美國最大互惠基金和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供應商,以及全球第二大資產管理公司,僅次於貝萊德。領航去年吸資估計達3,680億美元,創新高,打破一六年的舊紀錄3,230億美元。
近年投資者熱衷投資可追蹤大市表現的基金,多於聲稱可跑贏大市的基金,領航可謂最大受益者之一。領航的成功,吸引愈來愈多的競爭對手,希望在收費方面睇齊甚至打低領航,繼而爭奪市場資產。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短期而言,巴克利稱會加強顧問業務。長遠而言,領航會續拓展海外市場。
不過,對巴克利而言,最大的考驗還是如何帶領領航進一步增長,特別是當前被動型投資已經成為最擠擁的交易,其回報表現勢打折扣,這個情況更有可能已經發生,主動管理型大型股互惠基金去年上半年曾經連續五個月跑贏指數基金,持續時間是最少○九年以來最長。
事實上,指數基金被視為較安全的投資選擇,回顧○○年和○八年冧市時,主動管理型互惠基金表現遠較指數基金遜色,但很大原因可能是當時的跌市集中於個別板塊,如科技和銀行股,倘下次出現更廣泛的跌市,主動管理型基金只要組合內持有小量現金已足以打低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必須全數投資,倘跌市持續一段長時間,指數基金更為「蝕底」。
領航最近推出結合指數投資和量化計算的Smart-beta ETF,正是有助提高跌市時投資表現的方法之一。市場上愈來愈多聲音憂慮被動型投資興起不利創新等,亦是巴克利要面對的問題。
巴克利於哈佛大學畢業後,九一年加入領航擔任博格爾的助理,之後在哈佛完成工商管理學碩士後再重返領航。其職業生涯相當順利,首次就職領航後十年便擢升為資訊總監,五年後成為領航零售業務主管,七年後晉身投資總監,儘管他從未管理過公司或客戶的投資,但仍不負眾望。
巴克利的同事形容,巴克利既可談論涉及整家公司的宏觀策略,亦可處理技術性的運作議題。可以預期,巴克利舵手工作絕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