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都聽到香港比內地的一線城市科技落後很多,大部分都會舉一個例子,就是內地的商店不論大小,也不再接受現金付款,改用了手機支付,而且不只零售業,就算是坐計程車、婚禮付禮金、到廟宇添香油,甚至連路上行乞的乞丐,也掛上一個二維碼收費,可以說是只要你能想得到的現金交易,也被手機支付所取代,這些城市都已經變身成「無現金城市」。
不過,文明的背後,通常也有很多陰暗點。話說這些小商店掛上的,都是「靜態二維碼」,即是這些二維碼在產生之後便不會再改變,於是有犯罪分子就利用這一點漏洞,在這些小商店貼上一個假的「靜態二維碼」,試圖偷取這些商店的收費,直至這些商店的負責人發現為止。有些小商店偶一不慎,便會賠上幾天的營業額。
近日內地央行發出了新規定,今年四月起,如果商戶仍然使用「靜態二維碼」收費,用戶每天的使用額度上限為五百元人民幣,以防止詐騙案金額不斷上升。如果用戶需要繳付更多的款項,則需要求商戶掃描用戶手機上,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自動更新的「動態二維碼」,增加付款安全上的保障。
其實這些保障小額付款的方式,多年前香港金管局也有類似指引,所以大家的八達通每次只能增值五百元,八達通內的總值最高為一千元,也是希望防止這些小額交易會出了甚麼事端,令用戶損失巨額款項。從這裏可以看到,內地在行業規管上多數使用「先試行,後監管」,去年內地的「地產眾籌」及「虛擬貨幣集資」(Initial Coins Offering) 也因為行業發展迅速卻沒有監管下,被內地政府叫停。
相反,香港在去年才推出「儲值支付牌照」,大家便見到過去的12個月,不論是本地或是內地的金融支付機構,都已經在磨拳擦掌,推出了大量的推廣和優惠,希望爭取更多商戶和用戶使用,這是香港電子支付比內地落後的因,也是果。究竟是「先試先行」還是「後知後覺」好,就由看官自己判斷。不過,筆者永遠認為,任何行業一定是有監管總比沒有監管好,但是我們好像真的慢了幾拍。
至於香港何時才會變成無現金城市?香港的商戶仍然根深柢固的喜歡收取現金,但隨着更多電子支付的推出,在不同優惠推廣之下,加上香港的銀行大多不願意收取現金存款,未來兩年香港將會進入電子支付的戰國時代,當這場電子支付的戰爭結束後,我相信香港實現成無現金城市,應該不遠了。
資訊科技及數碼媒體專家,於資訊、通訊、科技及電子消費品市場工作逾20年,現為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香港消費電子產品聯盟主席及電子學習聯盟創辦人。
作者:方保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