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四清晨時分,相信大家已知道美國聯邦儲備局在今年最後一次議息的決定。事前,早已預期公開市場委員會仍會加息,因心理準備充分,相信縱使加息仍不會對環球金融市場造成太大衝擊。當然,以現今央行行長頻出口術的習慣,會後聯儲局聲明或其主席言論,往往亦有一定影響力。
不過,因為大家早已知道,現任主席耶倫女士明年便會被特朗普委任的鮑威爾取代,是次口術分量將大大降低。反而,周四晚歐洲央行、英倫銀行和瑞士央行的三重議息,她們的決定,可能對之後的金融市場去向更有啟示!
說起央行們的貨幣政策,環球投資人雖對聯儲局逐步收緊銀根,早有心理準備。然而,對於歐央行可能收緊的戒心,似乎則未太在意,但這可能比大部分人想像中要來得要早。因為歐元區核心物價,上漲率的回升速度已經比美國還快,歐洲收水速度和利率隨時有可能追上美國。
施羅德歐洲Aplha絕對回報基金經理人雷安(Lionel Rayon)指出,一個大家都不太願意承認的事實,就是大部分股市的價格推升力,皆是來自日本和歐洲央行的量寬。事實上,○九年至今歐股和美股的平均升幅大約是100%,而剛巧聯儲局和歐央行兩者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也是從3.5萬億歐元水平增加到8萬億歐元左右。
確實,當大家聚焦全球較平均、全面的中度經濟增長,對來年全球股市推動力之際,大家似乎對量寬消失拖股市後腿這一角度,愈來愈失憶。
香港股市個人投資者,很多時只考慮較直接推動港股的因素,環球大局反而因太近視而忘記了。事實上,截至十一月為止,全球35個主要股市,有17個創了新高,而新興市場股市中,港股以37%的上升幅度位列首位!這裏面,資金盛衰和資金流向發揮了極大作用!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