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多年高速增長,躋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近年全力推動「一帶一路」,透過港口、鐵路及公路等基建投資,讓企業「走出去」增加與海外聯繫,將技術與資本出口,加強區內經貿夥伴往來及影響力,以締造共榮成果。構思宏大,但實際執行上卻複雜艱困,內地須趕緊優化政策加以配合。
中國粗放式經濟增長走到盡頭,轉型是唯一出路,提倡「一帶一路」,配合供給側改革及產業升級,「一帶一路」沿線覆蓋亞非歐多達六十多個國家,人口涉及達44億,說是黃金商機實不為過。然而,面對區內成員大多是發展中國家,文化及地理差異大,經濟實力懸殊,而且各國政經局勢環境有別,中國以倡議者身份牽頭,在執行上,本來就相當艱巨,沒有優化現行境外投資法規,加強對外投資便利化,同時進一步開放市場,要化解盤根錯節的利益關係,多邊資金協議、土地爭議及技術問題,難免是荊棘滿途。
今年中國主辦首屆「一帶一路」峰會,獲多個國家元首出席撐場,宏圖大計獲得廣泛支持。不過,在執行上面對的困難卻是遠遠超出想像。一五年中國擊敗日本奪得印尼第一條高鐵項目的承建權,可是項目在資金與村民讓出土地問題未解決,項目一波三折,簽約動工兩年至今連路軌亦未見,恐怕已難趕及一九年通車目標。再者,在雙邊市場開放程度差異,中國大筆海外投資,也一直被質疑是一種長期盤據的單方面資本入侵,食檸檬的個案不少,近日尼泊爾終止履行內地投資當地水力發電廠的合作備忘錄,巴基斯坦也拒絕了中國140億美元建設水霸資金援助,可見「一帶一路」的如意算盤,固然有水到渠成的例子,可是碰壁的也為數不少。
近日,發改委聲稱會針對「一帶一路」推出多項措施,由官方統籌「引進來」及「走出去」,同時推出新一輪對外開效措施,修訂外商投資准入的負面清單,放寬准入限制,為外商投資提供更開放環境,無疑有安撫外商的意圖。開放外資進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雙邊投資建設,符合雙向經濟發展的原意。
中國經濟發展已沒有回頭路,「一帶一路」對長遠經濟轉型、帶動增長、推動區內經貿更頻繁的往來,任重而道遠,不過千里之路始於足下,既然開局條件優厚,實應持之以恒,借鑑碰壁問題因時制宜,優化投資政策,長遠方有機會實現互惠共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