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刺激難長治 改革開放方為本

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速略遜首兩季,但仍高於全年增長目標,這是否暗示末季維穩力度可減,不得而知,不過,眼前地方及企業債務過高、產能過剩、房地產泡沫、金融體制及監管不健全等風險尚存。單靠刺激以保經濟增長,實非長治之策,當局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在經濟增長與維穩兩者間取得平衡,盡量尋求經濟質素的提升,方可擺脫刺激與風險的循環操作框架,經濟才有望迎來真正復甦。

環顧全球各國,能實現季度達百分之六點八的經濟增長,絕不是容易的事。雖然中國首兩季的經濟增長都是百分之六點九,第三季增幅相比之下略有減緩,但基本上仍在官方目標之上。

美國持續推動利率正常化,聯儲局更落實啟動縮表,意味貨幣政策由鬆轉緊,對全球市場流動性起着影響,再加上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生變,朝鮮局勢及歐洲政局又存在不明朗因素,各項負面因素下,內地經濟仍能穩中有進,算是異數。

無可否認,由於內地經濟發展尚未成熟,無論在市場法規、行業監管、匯率管制以至整個金融體系等各方面都有待完善。在這種情況下,官方適度干預指導,是符合現實需要的。不過,隨着人民幣國際化持續推進,深化經濟結構改革,意味官方維穩的色彩應逐步減退。即是說,寧可以低一點的量,換取高一點的質,以構建長期健康增長。否則,繼續以有形之手作出調控,只會對改革造成問題,且難以吸引外資進場,繼續停留在不斷印銀紙,塘水滾塘魚的局面,最終難覓出路!

說到底,誠如官方所言,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國發展的戰略目標。這個定調,總算是吸取了教訓,重納正確的軌道,只是這條路絕不易行,更可謂滿途荊棘。

過於側重改革,操之過急,可能會導致泡沫爆破,資產價格大跌,誘發金融系統性風險,是絕對不可能讓其發生的;但過於緩慢的改革,往往要官方出手維穩來支撐大局,藉此維持經濟增長,最終只會將短痛變成長痛。

在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洪流中,內地經濟改革顯然已不能走回頭路。且看當局在堅持向改革目標進發下,如何在改革開放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若能夠順利過渡,經濟發展自可揭開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