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期待的內地十九大會議,終在周三早上正式揭幕,中、港股市在之前的周二交易日牛皮平收,觀望氣氛濃厚。當然,十九大為時一周,有甚麼事情發生,或國際傳媒和投資者如何解讀,還是未知之數。
不過,小心眼的彭博通訊社,指平均來說,內地股市在會後見調整,最厲害試過會後一個月跌了近3%。不過,我亦看到另有外媒有較仔細的分析。
原來,在適逢換入新一代最高領導人的大會,如一九九二、二○○二和二○一二年,內地股市在會前一個月多便開始偏軟,但是次一般。又或者一九九七年和○七年,當原有最高管治班子單單進入第二個五年管治期,之前一個月的股市,基本上靠穩。
但最叫人擔心的是,內地股市在過去五次大會後約三個月,都會見到大方向的改變。由於是次A股主要指數,怎麼都算是徘徊在半年高位,若要轉向,就代表將會下跌。
當然,雖然內地資金自滬/深港通取消累積上限後,對港股愈來愈舉足輕重,但A股下跌,亦不能就此判斷港股一定要跟跌。事實上,A股之失,有可能是港股之得,尤其是當內地群眾再預期人民幣貶值之時。另外,若美股能持續高企,甚至乎迭創新高,相信港股亦未必會跟A股跌。說到底,香港還是一個國際資金自由出入的股市。
然而,一種國際投資人擔心了一段時間的現象,最近也明顯出現在港股市場,那就波幅愈來愈細這個問題。除了曾在本欄曾提及,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Richard Thaler)外,又有三位華爾街對沖大戶明言擔心,當中包括神級的畢朗雲(Brevan Howard)。
近日又再想到一個更貼地的方法,去解說波幅偏低,為何是一個市場隱憂。那就低波幅代表牛皮,而十個牛皮九個跌,這是不是更像人話?
興業金融證券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