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及放寬銀行類金融機構外資准入限制。隨後中銀監發布《關於外資銀行開展部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規定在華外資法人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依法投資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
至八月,國務院再發布《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干措施的通知》明確指,要進一步擴大市場准入對外開放範圍,持續推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改革藍圖雖未有最後定案,但極可能包括三大方面。
首先,中央將容許外資在金融行業的中外合資企業的外資方持有控股權,現時外資只能成為中外合資金融機構的小股東。另外,至於目前單一外資銀行入股內地銀行的持股上限為20%,多家外資累計持股上限為25%,有關上限或會調高。最後,當局打算放寬讓外資機構提供人民幣銀行卡的清算服務。
雖發布資料未提及具體放寬水平,但從大方向看,今次改革舉措是九四年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以來的一次大動作,背後反映中央對金融尤其是銀行改革的一些重要考慮。首先,人行行長周小川今年六月提到,本土金融機構過分受保護,將削弱有關行業競爭力,並可能為金融體系帶來不穩定。
雖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已超過廿多年,但國有商業銀行仍受相關政策保護,相對而言,外資進入內地金融業務的限制,多年來並沒有太大放寬。外資銀行佔內地金融機構的總資產比例,只是由○三年的3.25%,微升至一六年底的4.1%,對內地大中型商業銀行根本無法帶來競爭壓力,從而改善內地商業銀行的營運效率。
中銀監同時觀察到,外資行在沒有政策優惠和保護下,在某些財務指標比內地商業銀行做得更好,例如截至今年第二季,內地大型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和2.81%,但外資銀行僅為0.85%;資本充足率方面,前兩者為13.94%和13.21%,後者達17.87%。
今次改革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放寬外資進入內地金融市場業務,為內地金融機構帶來真正競爭,藉此改善內地金融機構效率。此外,人民幣兌每美元匯價由年初的6.96調至現時6.59的水平,人民幣兌美元已升逾5%,短期人民幣匯價應可靠穩,但預期來年美國將持續加息,人民幣仍有貶值壓力,現時開放市場引進外資流入金融市場,間接有助未來人民幣的穩定。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正好向美國發出訊息,以示內地市場持續開放,並非實行保護主義,有助降低美國針對內地展開貿易戰的機會。在特朗普訪華前發布有關開放金融市場的訊息,絕非巧合,而是要為兩國元首會面前締造良好氣氛。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包括中國經濟政策及發展。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