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快遞:公司任性停牌 須徹底根治

目前中國A股市場「一言不合就停牌」的非正常、胡亂停牌現象嚴重,成了長期無法根治的頑疾,引發了廣大投資者強烈不滿。據「數據寶」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3,000餘家A股上市公司中,處於停牌狀態的約為270家。當中,近50隻個股停牌超過90天,個別*ST股份更連續停牌已超過390個交易日。

上市公司停牌的理由,不外乎「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刊登重要公告」或「重要事項未公告」,且停牌似乎各有「動機」。例如有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行為,被認為是對要約收購行為的反制,這也意味着延期復牌可能導致要約收購繼續「擱淺」。

有礙A股國際化進程

有一些公司純粹為了應對「閃崩」壓力而停牌,停牌似乎成為部分公司規避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的工具。近期就有多隻股份因股價觸及質押警戒線或平倉線而停牌。

A股上市公司如此任性停牌,存在很大風險,有可能會造成A股國際化進程受阻。雖然股票停復牌是上市公司的一項常見業務,也是其基本權利之一,具有保證投資者公平獲取訊息、防控內幕交易、防止股價異常波動等功能。不過,如果隨意大規模停牌,則有可能導致拋售壓力向尚在交易的股票聚集,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下行壓力。

同時,亦會對剛加入MSCI的A股帶來不利影響。因為MSCI背後代表的是長期機構投資者,他們更關注市場的透明性,如果隨意停牌,有可能引發受到國際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流動性的質疑。而且目前MSCI還只是一個縮小版,如果擴大A股納入數量,隨意停牌無疑成了一個巨大的障礙。

推出有效懲罰機制

尤其是部分所謂「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理由,事實上是「虛晃一槍」,這有可能使多家公司復牌後遭遇跌停的誘因。

顯然,對A股公司隨意任性停牌現象,監管部門除了按照停復牌新規進行有效約束外,應進一步出台和完善有效的懲罰機制及實時監管舉措,對這種行為進行嚴厲打壓,以維持A股市場的穩定,讓廣大投資者保持足夠投資信心或避免任意停牌帶來的損失。

同時,進一步強化要約收購制度的有效性,可以防止上市公司以「突擊」籌劃重組並停牌的方式進行反制,保護公眾股東的交易權,確保收購方的收購成本不致因「忽悠式重組」而大幅增加。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