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研擴投資者賠償

香港證監會最近就投資者賠償制度進行研究,考慮推出措施加強投資者保障,並計劃就有關制度的建議改動諮詢公眾。據了解,當中有關現時投資者賠償上限15萬元、賠償基金規模及徵費自動觸發機制的觸發水平等,都會是諮詢內容一部分。

現時每名投資者遇上經紀行違責的賠償上限為15萬元,有關上限自九八年起採納至今,近廿年沒有調整。業界表示,近五、六年證券業生態環境轉變,個別證券行更「割喉式」爭取生意,做法非常「危險」,證監會有必要加強投資者保障,提高現時15萬元的賠償上限及賠償基金的規模。

孖展借上癮 內地客增

截至今年三月底止,投資者賠償基金資產淨值為22.8億元。證監會去年中曾邀請顧問公司就投資者賠償基金提供分析及建議書,若證監會建議任何修改,由於這屬附屬法例,證監會需進行市場諮詢。

近期有個別證券行為吸客,推出借孖展炒港股不用支付利息,證券界直言:「孖展係會上癮」,因為孖展貸款額是來自客戶的股票,客戶不必再支付額外資金便可再買入額外的股票。

由於有槓桿效應,正所謂「四両撥千斤」,當客戶嘗過甜頭之後,有可能會失去風險控制意識。

美賠償額達50萬美元

他又說,雖然開戶時券商會提及孖展追收風險,但有多少人會永遠記住?如果孖展出現集中度問題,當抵押品股價急跌時,會產生火燒連環船效應,對市場造成很大影響。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現時美國及加拿大都有類似的投資者賠償機制,前者賠償上限約50萬美元,後者約100萬加元,相對其他主要市場,香港15萬元上限明顯是很少,「連五百股騰訊(00700)都買唔起(以昨日收市價301元計)!」

再者,香港交易所(00388)一四年散戶調查顯示,香港有225萬名股民,加上近年大量內地居民投資港股,現時投資者賠償基金規模只有約22億元明顯是太保守。

上限宜睇齊持股市值

港交所有關調查又顯示,股票投資者持股市值中位數為20萬元,譚紹興認為賠償上限最少要調高至與散戶持股市值看齊。

○四年底,證監會曾研究15萬元上限是否足夠,及後決定維持15萬元上限水平,以及引入一項徵費自動觸發機制,當賠償基金的資產淨值超過14億元便會暫停投資者賠償徵費,而當跌至10億元以下便會恢復徵費。證監會自○五年十二月起,暫停投資者賠償徵費0.002%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