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國企去槓桿加速締投資機會

早前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去槓桿,而國有企業去槓桿為目前的首要重任。參考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數據,目前內地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仍在上升,但政府部門槓桿率看似緩慢下降,而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則有所抬頭,主要由居民和非金融企業部門的槓桿率上升所拉動。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

在第一季度末,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債總額約9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帶息負債約佔8成,約72萬億元。另估計非金融部門債務總額約120萬億元,故此國有企業債務約佔全部企業債務約6成。國企槓桿率高居榜首,除了政府隱性擔保及錢容易借之外,還有其他因素:

一、企業盈利能力下降,變相債務量相對提高,導致負債率上升。

二、企業借新債來還舊債,利息支出增加,企業利息覆蓋率下降。

三、資金錯誤配置到低效率的殭屍企業,沒法盤活,連累拉低生產力的增長。

若要改善國有企業高槓桿難題,必須優化企業效率,重新進行債務資金配置,淘汰落後產能和難以還債的低效率企業。必須打破剛性兌付的謬誤思維,與此同時關閉殭屍企業,將其佔用的信貸資源和其他生產性資源釋放出來。讓市場龍頭企業進行併購,增加企業競爭力及投資價值。

在轉移槓桿風險時,需要留意不單只是需要處理錯配的槓桿,必須優化金融資源的配置,重新平衡風險與效率,將風險降到最低。此外,槓桿的轉移應採用市場化原則,不應採取強硬的行政指令,而政府應避免在槓桿轉移過程中,需要政府再次出面擔保,導致失卻去槓桿的本意。

再去槓桿過程中,需留意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會否憑着「花樣百出」的替代性融資模式,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專項建設基金、政府購買服務、公私營合作(PPP)項目等等隱藏起來。因而,必須進一步推動深層次的政策及問責的改革。

另外,作為國企「去槓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化債轉股正在加快進行,多家國企與銀行正陸續簽署債轉股的相關協議。隨着債轉股加速,更多的債轉股資金將陸續到位,提升企業處理不良資產的能力,同步降低債務負擔。

納入業績考核指標

內地不少央企已簽署了框架協議,確保去槓桿加速進行。國資委對一些高負債企業將實施負債率和負債規模的雙重管控,透過預算、考核、薪酬、投資管理等方面的聯控,加強管理力度。更重要的是,國企去槓桿須遵循市場化、法治化、有序開展、統籌協調四大原則。國企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去槓桿的考核機制,將去槓桿納入業績考核指標之一。

改革沒有一帆風順的,改革總是有風險的。國家主席擔任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深改組,在第三十七次會議曾指出「對於國有企業改革而言,最大的風險是不改革」。故此,央企及國企改革依然會加速進行,當中亦會為下半年的股市締造不少新的投資機會。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