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金融風暴廿載 泰經濟向好

今年七月是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後的第二十個年頭,當時這一場危機席捲了整個亞洲以及其他地區。大家都認為危機的觸發點是在一九九七年夏季的泰國,但我們認為當時的金融行業系統性問題才是危機的根源。

泰銖一直與美元掛鈎,但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二日,政府採用浮動匯率制度,讓泰銖有效貶值。在長達數月的貨幣投機活動保衞戰中,泰國外匯儲備不斷流失,經濟危機接踵而至。

在金融風暴來臨之前,很多泰國公司聲稱美元借貸成本更低,因為美元比泰銖享有更低的貸款利率。還記得當時我們憂慮貨幣風險會否過高,但泰國央行再三表示它在必要時會保護泰銖,以消除眾多企業的擔憂。

亞洲金融風暴過後,我們發現泰國央行雖然試圖控制匯率,但它卻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實施保護措施。其他央行亦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認為只要維持貨幣穩定,就不會產生外匯風險。可惜最後各央行未能維持各自貨幣的穩定,導致多國貨幣兌美元的匯率暴跌,使無數企業不勝負債而倒閉。

吸取教訓積極防險

另一方面,我們認為世界銀行和其他相關機構在處理這場危機時也犯了嚴重錯誤。他們不但沒有提供資金減免債務讓經濟繼續運作,反而對政府施加更嚴厲的措施。當時他們要求各個政府削減預算,並允許銀行倒閉。這不僅讓危機進一步惡化,還擴大了金融風暴所波及的範圍。

反觀在二○○六年的次貸危機期間,聯儲局在推行金融機構紓困措施時則大相逕庭,並沒有讓金融體系崩塌,可見聯儲局已從九七年金融風暴中吸取經驗。

這次亞洲金融風暴所帶來的深刻教訓,讓我們明白到央行和政府不應試圖抵抗市場力量以及管控外匯匯率。我們亦認為,政府和投資者在充分了解投資風險前,不應隨便借入主要收入來源貨幣以外的貨幣債務。很多新興市場經歷這次金融風暴後都開始累積外匯儲備,並降低外債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基於上述以及其他因素,我們對現時新興市場的前景抱樂觀展望。

多管齊下推動發展

現時,我們仍對泰國的長期經濟前景有信心。我們認為泰國政府近期對基建的重點投入,會支持並加快經濟發展。我們相信泰國經濟與政治的健康發展,有助中長期內改善該國的增長前景,從而帶動泰國股市。我們繼續看好消費業的產品與服務,以及銀行和房地產企業。

今年年初以來,泰國貿易量有所增加之餘,出口貿易顯著好轉。政府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措施、改革計劃以及基建開支似乎也同時推動經濟發展。我們預期通脹率維持於約1%的溫和水平,而利率則保持寬鬆,將維持在約1.5%水平。另我們相信泰國王權順利交接後將有助維持政局穩定。

展望未來,隨着泰國經濟持續向好以及投資者信心回升,我們預期二○一七年盈利增長將維持穩定,甚至會出現輕微正增長。

麥樸思

被譽為「新興市場之父」的鄧普頓資產管理新興國家投資團隊執行主席麥樸思(Mark Mobius),是投資新興市場的先鋒。他在八七年加入鄧普頓,九一年已為公司推出新興市場基金,至今麥樸思及其團隊已管理全球超越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的基金規模,基金表現優秀。

作者:麥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