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國央行表態收水,揭示經濟有回暖迹象。另一邊廂,石油輸出國組織延長減產協議期限,托價之心彰彰明甚,在需求回升供應減少下,油價理應易升難跌,偏偏近日油價頹勢未改,大行唱淡直指國際油價將下試四十美元關,「黑金」對環球經濟盛衰的啟示作用似已失靈!
回看國際油價從一四年每桶一零七美元高峰,輾轉跌至去年初的二十六美元,兩年間蒸發四分三價值。歸根究柢,過往在油市呼風喚雨的油組國,為求填補財赤,各自為政多採多賣,加上非油組國的產量也同步增加,供應過剩是必然結果。
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計,一八年全球石油日均消耗量將首度突破一億桶,可是屆時全球石油供應的增速更快,意味供應大於需求的差距難以收窄,環球高庫存問題,到明年三月減產協議到期之後或會進一步惡化。非石油輸出國組織如俄羅斯,會否因國家財政緊絀而陽奉陰違,罔顧減產協定是油市長期的不明朗因素。
另方面,近年非傳統能源紛紛冒起,也徹底顛覆長久以來石油主宰能源市場命脈的重要地位。美國頁岩技術革新,沙特為首的油組國欲速戰速決,以價格戰撲殺頁岩氣於萌芽之時,然而最終變成搬石頭砸自己腳,頁岩氣開採成本持續下降,在能源市場份額不跌反升,導致油組國家入不敷支,財政陷困下被迫賤賣家當。
繼天然氣之後,有可能改變人類使用石化能源習慣的可燃冰,開發技術近來呈現突破發展,中國南海破紀錄連續開採六十日,整體蘊藏量超過一千億噸油當量,被喻為足夠人類再使用數以百年的新資源,達到商業開採之日,可能比預期更快實現,石油的壟斷地位更岌岌可危。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意孤行退出《巴黎協定》,對開採及應用石化燃料大開綠燈,與歐盟成員國鬧得極不愉快,德英法三巨頭揚言研究全面禁止傳統柴油及汽油引擎汽車,法國預計四○年終止內燃機推動汽車販賣,德國最快在三○年實現,想法固然大膽,能否如願大家放長雙眼。不過,IEA數據顯示,一六年全球電動車銷售超過二百萬輛,按年勁增六成,預計到二○年,全球累計不需石油,在路上用電力奔馳的汽車會達到二千萬輛,汽車依賴傳統汽油將會愈來愈少。
無疑,傳統石油產業仍要面對供求失衡,以及新興潔淨能源的持續挑戰,發達國家全力減低碳排放,石油工業勢必受到牽連,一直壟斷能源市場的絕對地位,正有搖搖欲墜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