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光陰虛內耗 經濟創新可騰飛

眨眼廿年過去,中港兩地經濟透過各項新安排加強了融合,但香港經濟卻未盡人意,產業結構單一,創新科技發展滯後,在國際化門戶的角色亦見褪色,再繼續虛耗下去,誠然看不見出路!展望未來,香港必須進行戰略性規劃及改革,急起直追,東方之珠才有望再顯光芒!

經歷了九八年金融風暴、○三年沙士及○八年金融海嘯,香港經濟總算過了一個又一個的低潮,惟當中不少是靠內地出招打救,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個人遊政策等。昨日,兩地簽署《CEPA投資協議》和《CEPA經濟技術合作協議》,被視為《CEPA》的升級版。

其實,中港最新簽署的多項CEPA協議,當中涉及對非服務業的開放,對金融市場投資工具、投資的徵收補償、轉移,以至雙方共同解決投資爭端的原則等,不少都是參考和應用國際標準。從某個角度看,這是內地給予香港更多經貿上的最優惠待遇;而從另一角度看,藉着兩地經濟加深融合,香港更要充分發揮面向世界的國際化門戶角色,協助內地經濟改革,加快與國際接軌。

可見,中港經濟融合並非只是給予香港優惠着數,而是要透過香港作為中國境內一個國際化城市的高度參與,協助內地引進國際化的知識、標準和技術等,以加快推動內地經濟改革。過去香港靠內地施贈,美其名是兩地融合,實際是香港不思進取,經濟發展裹足不前!單看金融市場,港股主要比重由中資企業構成,國際公司數目少之有少,國際資金的參與度亦大不如前。過去的國際化優勢,這些年到底出了甚麼問題?還望港交所推出的創新板諮詢文件,能得出對症下藥的共識方案。

除了金融業,香港經濟長久靠地產支撐,廿年來並沒有大改變。高地價如「世紀絕症」,所謂的「辣招」未能阻止樓價升勢,更被指摘是扭曲市場運作,推高樓價的禍首,對香港基層而言,安居仍是遙不可及的事!再看如今世界各地政府都在積極扶持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可香港政府卻總是畏首畏尾,無論在產業發展、社會推廣應用、企業融資配套、專才培訓等各方面,皆如亂石投河,缺乏長遠規劃,發展步伐明顯滯後區內競爭對手,更別說要在國際間爭長短。

十年樹木,香港卻發了廿年夢,期間內耗不斷,拖慢甚至搞垮經濟發展!目前也該醒覺,自省自強,齊心合力搞好經濟發展,否則老本終有一天會耗盡,今天所種就是明天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