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的出現完全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美國網購巨人亞馬遜可謂「功不可沒」。由於消費者習慣商戶提供格價折扣,形成企業難以加價的局面,在「亞馬遜效應」發酵下,儘管全球各地經歷多年的需求低迷後,通脹復甦終見萌芽,但通脹恐難以回到昔日的軌道,並影響貨幣政策決定。
受惠中國工廠價格回升及全球增長前景好轉,去年出現再通脹爆發迹象,惟勢頭維持不久便洩氣,原因之一是科技力量加劇市場競爭,限制了企業將較高的勞工成本轉嫁消費者的能力。
事實上,今時今日,消費者樂於網購和瀏覽格價網站。羅兵咸永道報告發現,全球逾2.4萬名受訪者中,47%指會通過亞馬遜作為價格研究網站,受到「亞馬遜效應」影響,美國、德國、巴西和日本是消費者較少光顧實體商店的四大國家。
即使消費者願意離開屏幕並出外購物,員工較少及較不起眼的商店亦要把價格壓低。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師Richard Yetsenga指,現時零售業要取得優勢,便要持續鬥平,因此產生了通縮效果;有市場人士更形容,零售業的競爭從未如此激烈過。
另外,折扣或是壓抑零售業工資的原因之一,至少在美國就是這樣。據美國每月就業報告,零售業的十二個月工資增幅在所有行業中「包尾」。
按照傳統理論,就業市場收緊會帶來通脹。不過,這個理論要成立,先決條件是企業有能力透過加價,來抵銷因失業率跌和閒置勞工趨於短缺而推高的勞工成本,惟當企業邊際利潤跌,意味難於加價。
亞馬遜早前宣布收購美國超市集團Whole Foods Market,零售界一片風聲鶴唳,擔心亞馬遜打殘傳統書店的歷史重演。芝加哥聯儲銀行行長埃文斯指,這顯示有人憂慮賺錢將不如以往容易,科技對市場的顛覆正在一些三年前無人想像過的地方顯現,坦言對通脹回復2%目標的信心不及其他同僚。
埃文斯續指,科技帶來的市場顛覆下,許多以往成功的商業模式正改變,一些市場玩家能否繼續維持價格優勢,抑或受到競爭加劇的威脅,值得探究,這亦會成為拖慢通脹的因素。他對此感憂慮,擔心這是個持久的趨勢,甚至不局限於美國。
綜觀今年初以來,投資者對通脹升溫的樂觀預期持續降溫。反映市場通脹預期的十年期國債與抗通脹債券孳息差距,在多國雖仍高於一年前水平,但已自今年較早前高位顯著回落,如美國為例,現時相關的孳息差距約為1.9個百分點,較今年一月的2.09個百分點高位回落。
可預期的是,通脹遲遲未見起色,紓緩央行的收水壓力。埃文斯稱,當前雖僅屬揣測,惟一旦失業率續跌,而通脹始終沒反應,當局甚或需要加碼量化寬鬆推高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