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入摩」機會 外資分歧

MSCI(明晟)將於香港時間六月二十一日凌晨就是否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進行年度檢視,外資行看法迥異,其中高盛認為機會高達六成,惟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表示,今年A股「入摩」的機會約一半半,主要因為去年被拒的原因當中,包括QFII資本贖回及內地對A股相關的金融產品預先審批等受外資基金關注問題仍未解決。

去年被拒理據未化解

對於A股第四度闖關,洪灝表示,今年「入摩」的最大阻礙是去年MSCI提出多項問題仍未獲內地監管部門解決,故認為成功「入摩」的機會只有五成。他指,即使獲納入,由於初期A股佔指數權重比例不高,故短期流入內地股市的資金亦相當有限,對A股刺激作用不大。

對於早前MSCI曾提議的「縮水版」方案會否增加「入摩」機會,他指現時已有滬港通、深港通等渠道予外資進入內地股市,故「縮水版」方案對外資資金吸引力亦不高。不過,他補充指,若A股成功「入摩」,始終有利A股市場的長期發展。

按照MSCI今年初A股「入摩」的「縮水版」方案,當中僅169家中國上市公司被考慮納入於新興市場指數中,遠低於先前提案的448家,料全部是深滬兩市的重磅股,而A股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僅0.5%。

縮水版方案料易成事

美銀美林是少數看淡今年A股「入摩」成事的外資行。該行指,即使A股真的「入摩」,估計國際投資者為符合A股於指數的權重比例,亦僅有20億美元被動資金流入A股市場,遠遠低於3.1萬億美元的A股流通市值。

不過,看高A股「入摩」的一線外資行仍佔多數,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等均預期A股入摩的機會高於逾半。其中,高盛更料成事機會達到六成。高盛報告更指,若A股及中國債券均被納入國際市場指數,料未來五年分別有2,100億美元和2,5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A股和中國債市。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分析員馮宏遠亦看好今年A股入摩的機會較往年高,料「縮水版」方案獲納入機會約有七成,主要因為「縮水版」方案的股份集中在大型、中型股份及多年具營運經驗的股份上,將有助降低外資的反對阻力,加上早前推出滬港股及深港通亦有助釋除外資對中國企業管治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