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樓價飛升,雖然政府多次出招試圖冷卻樓市,但未能阻止樓價繼續上升的趨勢。當局若想解決問題,必須大量增加住宅發展用地,改善供求失衡的情況。
筆者常說香港不是沒有足夠土地,只是規劃錯誤,令大量土地不能發展。現時近半土地被規劃為郊野公園,更有法例保障郊野公園土地不能改變用途。然而,任何法例都沒有可能永恒不變,社會不斷改變,法例也必須與時並進,配合社會發展。
假如當年沒有通過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市區大部分分散業權的舊樓便不能重建。事實上,強拍條例過去十幾年促成大量舊樓重建,為市區更新貢獻良多,更有不少舊樓業主受惠。
香港人口不斷上升,市民對居住環境要求不斷提高,住宅剛性需求因而大漲,但過去十多年住宅供應不能滿足需求,在長時間供求失衡下,樓價以倍數上升,且新落成樓盤單位面積愈來愈細。在此情況下,當局仍堅守郊野公園不能碰的原則,是不合情,更是不合理。
政府最近委託房協研究發展大欖及水泉澳的郊野公園。從房協的新聞稿來看,該項研究局限於發展公營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用途,而並非包括私人住宅及商業用途的多元化發展。
筆者認為發展郊野公園無可避免,但上述研究項目予人感覺有點本末倒置。
過去每當有人提出開發郊野公園,必有強大反對聲音,有些來自熱愛行山及戶外活動的市民,他們為了私自利益,而不理大量草根階層市民屈居劏房的慘況;有些人則希望達到「為反對政府而反對」的政治目的而發聲;有些人則憂慮開發郊野公園會令自己持有物業的價值下跌而反對。
不過,真正受惠於開發郊野公園的市民,多是社會最低層的市民,他們有些甚至目不識丁,從不會爭取自己權益,不懂怎樣發聲支持開發郊野公園,亦沒時間及閒情逸致這樣做。因此,反對發展郊野公園的輿論往往是壓倒性蓋過支持者的聲音。
房協的研究側重技術及財務層面,開發郊野公園最大的困難其實是民間欠缺共識。未來即使研究結果證實可行,又如何通過立法會和面對龐大的反對聲浪?
筆者認為在進行技術研究前,應先解決政治層面的爭議,讓市民明白必須照顧少發聲的草根市民的利益,開發郊野公園可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有利社會和諧。政治問題一日未解決,即使研究報告如何支持發展郊野公園,最後也未必能落實執行。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擁有二十多年資深專業地產服務策劃經驗,為行內公認經驗豐富的專家。陳氏亦為香港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資深會員、英國仲裁學會會員及香港政府註冊產業測量師。
作者:陳超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