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證監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重點針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管理層「過橋減持」、「精準減持」、「惡意減持」以及訊息披露不完善等行為進行規範。
在當前A股持續低迷震盪下,中證監出台減持新規,確實不失為一個積極的政策舉措,有助於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也反映監管部門順應民聲民意,及時對資本市場「查漏補缺」的積極監管心態;被市場廣泛解讀為資本市場監管的升級版,有望帶來重塑資本市場生態的契機。
眾所周知,儘管近年中國監管當局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出台了相關制度規範,但漏洞較多,無法遏制上市公司洶湧減持潮。據權威數據,近七年來A股市場累計減持近7,000億元人民幣,累計增持略超2,000億元,前者數倍於後者。今年一月一日至五月二十二日,A股上市公司合計被重要股東減持了49.08億股,合計減持金額為750.96億元。其中,103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超過170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金額過億元。
這種不規範減持行為,帶來了很多危害。首先是嚴重影響了中小股東對公司經營的預期,也對二級市場尤其是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同時,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減持也會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危害,使實體經濟面臨失血風險。
其次是,大股東、董事、監事、高管等內部人員處於訊息優勢地位,如果公司上市的動機不純,不是將上市當成促進企業發展壯大的手段,而是當獲取了結的「目的地」,就無法消除大股東違規大幅減持套現的企圖,會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信心。而且,產業資本的大規模減持也會給整個宏觀經濟帶來危害,使實體經濟面臨失血風險。顯然,這一切表明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仍存在不少漏洞,中證監出台減持新規無疑是及時的,且也是十分必要的。
從當前出發,減持新規將對穩定資本市場起到重要作用:其一,對「過橋減持」行為起到有效約束力,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可有效防止資金脫實向虛。
此次新規規定第三方機構在大宗交易市場購進股票後必須持股滿六個月才能在二級市場轉讓,這讓第三方機構承受了難以明確的風險,使之成為制度化、常態化、長期化規定,將有效地減少「過橋減持」行為的發生,從而有利於維護二級市場行情的穩定。
其二,新規兼顧了二級市場投資者、市場流動性以及原始股東的利益,堵住了「過橋減持」、「清倉式減持」、「辭職減持」等諸多漏洞,可提振投資者情緒,並使投資者更加注重公司的內在價值,更加注重公司的成長性,從而促進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最終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長期支持。
其三,增加公司大股東、董監高套現難度,無異於對把股市當「提款機」的上市公司當頭棒喝,迫使上市公司回歸主業,消除投機取巧行為,一心一意把企業經營好,讓資本市場真正成為實體經濟成長的催化器。此次出台的減持新規,既可制約束大股東的減持行為,也可推動對現行的IPO制度進行改革。
當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大股東減持也就不再是A股市場的大問題了,最終將有助上市公司正確認識資本市場定位和自身責任,為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乃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帶來長期利好。
中國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員 莫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