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規管新股 恐魔高一丈

新股上市,就算能在主板上市的企業,若乏人認識,在公開售股上也難望獲公眾踴躍認購,若過程中沒有獲安排進行配售,只依靠公眾認購程序銷售新股,上市計劃大有可能由於公眾認購不足,甚至乏人問津而以失敗告終。故任何形式配售機制,無論對於主板或創業板新股上市,都有需要保留。

部分改全公開認購

過去年多以來,透過全配售方式上市的創業板新股普遍在掛牌後,股價都不尋常以倍數上升,惹來監管單位關注,認定是由於透過全配售的股份大部分落入少數人手上,令市場公眾持股流通不足,莊家藉此上下其手所致,故加緊規管尺度,全配售新股機制受質疑。

面對異常情況,證監會的治本方法是,在今年新春前後接連叫停數家已通過審批,完成配售程序並立即要正式掛牌的創業板企業,另罕有勒令一家掛牌僅半天的創業板新股停止買賣,要求有關企業釐清市場有足夠股份流通,最後才放行,讓其復牌。

至於治標方法,從這個多月以來,創業板上市新股全配售的銷售模式幾已絕迹,新上市股份都採取主板行之多年的10%供公眾認購,90%國際配售的模式,其中有兩家更採取100%全公開認購方式等迹象,或多或少可見端倪。雖不能斷定這是當局干預的結果,但起碼說明在現階段要在創業板上市而用全配售方式售股,或已此路不通。

反應奇熱顯露端倪

至於這些改變方式銷售股份的創業板新股,市場反應如何?答案竟是全部過關,股份全都銷售出去,當中公眾認購部分最多竟收逾6,000份申請,最少也有約2,000份,兩家以全公眾申購的創業板企業,都分別收到約2,000份表格,反應算「熱烈」,尤其是後者兩個全公眾申購的例子,某程度或否定我說欠知名度的企業沒有配售機制配合,集資上市計劃恐難成功的說法。

這些創業板新股採用全公眾申購,為何也能獲那麼「熱烈」的反應?筆者不便推測,但我不妨引述一位專欄作者所說的話,或可見到些端倪。他在評論獲證監會放生、恢復掛牌的某創業板股份時,指有關股份為滿足證監會要求,做了些表面工夫,讓股份分布到由72家那麼多的證券行持有,這些不乏是創業板股份買賣常客的證券行,當中有21家竟都是只持有最基本的一手貨者,他質疑這究竟代表了甚麼?

禁全配售難打造市

我不敢肯定收緊甚至禁絕採用全配售機制,便可保證市場真正有足夠股份流通,堵截過去的「造市」行為;沒有配售機制配合,改為公眾申購方式,對於有心造市者所須的只不過是改轅易轍,另作安排。說到底,沒有人認識、欠知名度的企業豈能吸引數量那麼多的公眾來認購?尤其是散戶普遍對股市的興趣仍低迷,更是難以想像。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