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央行收水 亦步亦趨

全球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自二○○八年起急劇膨脹。隨着經濟穩步復甦,美國已率先進入加息周期,歐洲央行亦考慮縮減買債規模。聯儲局上月議息紀錄更顯示,若數據持續強勁,大部分委員同意於今年底,展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進程。量寬盛宴落幕,央行如何減輕因退市而為市場帶來的衝擊,備受關注。

作為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量寬始祖乃日本央行,後因次按危機引發金融海嘯,被聯儲局發揚光大,其後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亦相繼跟隨。

歐日可能逐步抽身

經歷三輪量寬,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由○八年初的不足9,000億美元,急升四倍至現時的4.5萬億美元水平,當中國庫債券佔約2.5萬億美元,按揭抵押證券則佔約1.8萬億美元。雖然自一四年底,聯儲局已停止增加買債,但會把債券到期後收回的本金,入市買回等值的債券,故資產負債表規模一直維持不變。

量寬初期,市場不少悲觀意見認為,不但不能刺激經濟,更會引發惡性通脹。事過境遷,央行明白,開動印鈔機只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長期的低息環境加上龐大資產負債表,明顯扭曲資產市場,長遠甚至會影響金融穩健。美國已開展穩定的加息周期,下一步要思考如何為其資產負債表瘦身,即「縮表」做好準備。

過去數周,聯儲局委員先後就縮減資產規模發表意見,上周公布的三月議息會議紀錄更顯示,大部分委員認為今年是展開縮表的合適時機。

歐洲央行亦有官員指,當局考慮縮減買債,並研究逐步停止量寬買債計劃的可能。日本央行雖維持買債規模,但上月日本失業率創廿年新低的2.8%,再進一步加碼量寬機會很微。

聯儲局或漸進縮表

總體來說,持續近十年的環球量寬盛宴很可能於一七年謝幕,明年將進入縮表收水新階段。一三年中,聯儲局稱或調整量寬規模,市場劇震,迫使央行延至一四年底才停買債;一五年底加息後,股市及油價急挫,使聯儲局押後至一六年底才再加息。

現時聯儲局官員對縮表的具體時間及執行方式未有共識,但相信會是循序漸進,例如於持有的債券到期後,收回的資金不再入市,以此手法相信會較有秩序及透明度,以減輕對資產市場的影響。

香港的貨幣基礎於○八年初時,約為4,000億港元。自金融海嘯以來,有超過1,300億美元流入本港,加上一五年中人民幣匯改後貶值,不少內地資金南下,現時香港貨幣基礎已飆升至1.6萬億港元。龐大的貨幣基礎使銀行體系流動性過剩,銀行同業拆息跌至「非常態」的低水平。

低息環境隨時逆轉

投資者謹記,量寬只是應對衰退的權宜之計、不會永無止境,息口不會長期低企,勿把「非常態」當作常態。香港息口雖暫未有上調壓力,但置業者需考慮財政狀況,量力而為。

莊太量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輔導長及南京大學兼任教授,2000至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4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莊教授現為標準工時委員會、交通諮詢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