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領導人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約6.5%,較去年目標6.5至7%為低;財政赤字2.3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達3%。綜合分析認為,今年內地經濟增速會高於6.5%,最高或達6.8%,當中面臨的最大風險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出口危機。
根據中央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目標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約3%;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工作報告又提到,今年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廣義貨幣供應(M2)及社會融資規模餘額預期增長均為12%,較去年13%為低,以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水平,促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達6.6%,略高於政府目標。中國經濟主要風險來自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損害中國出口造成資金外流。他認為,內地經濟增長不可只靠基建,民營投資要跟上來。至於貨幣政策主要是調結構,因此中央將適度放緩貨幣供應的增長速度。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經濟增長6.5%目標屬「底線」,估計實際可達6.7至6.8%。他相信,今年中央會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處置「殭屍企業」,預期二○一八年至二○二○年,經濟增長目標皆繼續維持在約6.5%水平,呈現L形拐點。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指出,6.5%目標反映經濟面繼續保持平穩增長,至於通脹在3%內屬良性通脹,對於經濟增長與股市有利。政策方面,他認為今年保持中性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很大,短期內不會急劇收緊。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考慮到今年經濟面臨的風險較多,因此中央訂下約6.5%經濟增速,但相信只是「留餘地」。今年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特朗普政府,「如果美國加重進口關稅將打擊中國企業,對出口造成較大影響,影響經濟增長」,其餘潛在風險來自歐洲經濟、內地民間投資及房地產行業等。
為進一步減稅降費,今年內地赤字佔GDP比率預測維持3%,已達「國際警戒線」,財政赤字2.38萬億元,較去年增加2,000億元。中央解釋赤字增加主要是因今年全年會減少企業稅負約3,500億元、涉企收費約2,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