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IPO在去年全球市場中仍然處於領先位置,雖然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金融數據服務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紐約以微弱優勢超過香港,奪回全球最大IPO市場寶座。其中,去年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進行的IPO交易總額達到246億美元,略高於港交所的245億美元。但以單個交易所而論,港交所仍然是第一位。
不過,一六年已成過去的情況下,港交所到底是全球第一還是第二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去年對港交所來說,IPO市場其實並非火熱。根據德勤的數據,截至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市場共120家公司通過IPO融資達1,947億港元,與一五年的124家公司上市融資2,621億港元相比,分別下降3%和26%,創下過去三年以來的新低。不過,儘管港交所去年IPO創下三年來新低,但從第四季度的IPO情況來看,港交所的IPO或許已經找到了方向。
去年第四季度,香港主板和創業板共有49家公司首發上市,共籌資78億美元。雖然籌資額較第三季度下降35%,但IPO數量卻較第三季度上升63%。數據顯示,有愈來愈多的小公司到香港上市。
據安永數據顯示,在去年,香港主板和創業板整體傾向於小宗交易,去年第四季度,平均交易規模為1.58億美元,而在去年第三季度和一五年第四季度分別為3.97億美元和2.7億美元,但創業板這邊卻風景獨好,與去年第三季度和一五年第四季度相比,創業板籌資額分別增加了235%和179%。
愈來愈多的小公司到香港上市,對於香港IPO市場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性選擇。雖然在爭奪全球IPO排行時,大公司處於很重要地位,但對於任何一家交易所來說,大公司資源是有限的,相反小公司的資源卻是無限廣闊。
當然,香港市場是一個投資佔據主導的市場,所以香港市場更傾注於大藍籌公司的上市。加上券商保薦機搆方面也可從大藍籌公司的上市中獲得更多的保薦收入,所以小公司的上市通常是受到冷落的。
不過,這種局面有必要改變,一方面大公司資源有限,另隨着深港通開通,小公司受冷落的局面會得到改變。畢竟深港通的開通,提升了中小公司在香港市場地位,一些中小公司成了深港通標的股,而來自內地的投資者有炒作中小盤股習慣,所以香港市場上的中小盤股會隨着內地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數量的增多,其估值也得以提升。
與此同時,隨着內地投資者更多地關注香港市場,也有愈來愈多的內地中小企業希望能夠來到香港上市。這無疑是深港通開通給香港市場帶來的一種機遇。
從去年第四季度香港IPO市場的變動情況來看,港交所方面明顯動察到了這種機遇的到來,同時也展現出了把握這種機遇的能力。正因如此,去年第四季度港交所IPO或許已找對了方向。在繼續接納大公司上市的同時,加大中小公司上市的力度,這無疑有利於香港IPO市場的活躍。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