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槓桿埋禍根 國債動盪恐未完

美國聯儲局預期明年會加息三次,加上內地一宗金融違規事件,雙雙衝擊內地債券市場。債市有難,意味融資成本上升,企業信貸渠道收緊,發展下去可能將風險傳導致實體經濟,甚而牽連樓市,演變成市場流動性危機,在這樣大環境下,亦難免會加深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聯儲局在十二月中一如預期作出加息決定,股市表現尚算平靜,但內地十年期及五年期國債隨即跌停板,驚駭場面令人嘩然,直至近日人行加大在公開市場釋放流動性,債市才止跌回升,五年期國債期貨昨更漲停。內地債市的極端波動顯然並不尋常,歸根究柢是這些年資金過度槓桿種下的惡果。

其實,要評估內地債市大幅波動背後隱藏的風險,就必須明白近幾年債市狂牛行情期間,大量投機活動是利用債市抵押套現,作為資金的主要來源之一。不過,自本月債市震動,債價大跌,債息上升,這些炒作的資金鏈面臨斷裂風險。

無可否認,內地金融市場長期缺乏有效監管,去年股市大時代崩盤收場;最近一宗內地券商員工利用「假公章」進行百億元債券交易,猶如向債市補上一腳,引發巨大波動。須知道,不少金融企業持有巨額債券投資,倘遇違約,其連鎖反應的後果可以是災難性的。到底內地債市會否有餘震,後遺症有多大,目前尚難有定論。

不可忽視的是,債市震動期間,資金持續流走,但在擔心金融機構受牽連下,股市顯然未有受惠,資金主調仍是設法「出逃」,變相令走資情況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有增無減,成為財金當局面對最辣手的問題,特別是如今國家外匯儲備已跌至三萬億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若繼續花費大量銀彈入市干預,只怕徒勞之餘更會惹來空軍攻擊金融體系。

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要將防控金融風險置於更重要位置,嚴控系統性金融風險。也許所謂的「風險點」,除了股樓,還包括了債市。無疑,在嚴監管、去槓桿的大前提之下,適值年關流動性趨緊,債市的寒冬期相信有排捱。

事實上,投資者最關注的是,央行注入流動性維穩,決不能演變成為企業違約包底,故官方在加強調控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着手完善市場風險機制,優化違約解決流程,協助問題企業進行債務重組,讓系統能透過自身的機制疏導、化解風險,這樣方是久安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