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世「期滿」 貿易暗戰難休

昨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十五周年,按照規則,中國可自動享有市場經濟體的地位,但早前中國主要貿易夥伴——歐洲及美國已明言不會輕易放行,上周五日本更率先發難,正式不予承認。可以預見,世界貿易糾紛將愈加激烈,中國對外貿易也愈加難行。

這十五年來,中國一直爭取獲承認市場經濟體地位,因為一旦獲確認,就可名正言順與夥伴進行平等貿易,終止以「替代國」的價格對華展開反傾銷調查,剔除以此作為計算懲罰性關稅。

事實上,中國已連續廿一年成為全球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商務部統計顯示,今年來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雙反」調查更是頻頻湧現,平均每月超過十宗,差不多三天一宗。而今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產品遭遇來自十七個國家發起「雙反」調查飆升逾六成,金額增倍半至高達八十五億美元。僅半年時間,「雙反」貿易調查涉及金額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額,由此可見,中國成為各主要貿易國的箭靶,外貿之路可謂崎嶇難行。

歐美日發達經濟體公然視規則如無物,所持理據無非是中國市場經濟改革不足,尤其在鋼鐵鋁材方面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威脅到相關行業,造成大量失業。然而,撒賴背後原因不外乎是政治掛帥,以犧牲他國利益討好保守勢力,而日本膽敢於成為出頭鳥,更是押注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正式執政後會向華揮舞制裁大棒,急不及待地充當圍堵中國的急先鋒。

無疑,中國享受了加入世貿的紅利,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短短十五年間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各國亦從中國的快速增長中獲利甚豐,大宗商品市場一派景氣,眾多資源大國得以維持高就業,而進口價廉的中國商品亦有助抑制本地通脹,方便央行可更具彈性及空間施行貨幣政策。

值得憂慮的是,中國主要戰略對手美國,在明在暗處處設限。由知識產權、企業併購,以至匯率問題上,無不諸多指摘。特朗普等政客為討好選民轉移視線,更把中國描述成搶走美國工人飯碗的元兇,揚言上台後不惜大打貿易戰,雖然競選宣言未必當真,但卻不可不防。

無疑,大打貿易戰乃雙輸之舉。然而,委曲從來不能求全,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反制,必要的時候不惜以戰止戰,在做好自己,繼續推進市場化、盡量減少無謂補貼,亦須積極拓展雙邊貿易,並為可能的貿易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