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AH價差為何難收窄?

深港通未如預期開通,雖滬港通開通後,表現遠遜預期,但市場對深港通普遍仍抱很大期望,認為深港通當中可供買賣的股份,會較滬港通以傳統大企為主大有分別,深圳股市上市企業組合不乏具潛質的新經濟型中小企,憧憬會較滬港通更能吸引投資者參與。

深港通開通後,能否擺脫滬港通表現欠佳的陰影,帶動深港兩市之間交易,不久會有答案,但我擔心或給市場帶來另一次失望。

個人認為,人民幣資本帳未開放,因而對滬港通、深港通設防止資金過分外流的規限,是中港股市互聯互通機制由滬港通首先展開後,表現未符期望的關鍵。

其中對於投資滬港股市的資金在沽售有關投資後,須原路返回的規限,以及或因此可能帶來的匯兌風險,固然窒礙投資者採納該機制的意欲,是滬港通表現欠佳的最主要因素,機制原來設定的南北雙向各2,500億元及3,000億元人民幣的最高總體額度,更被歸究是令市場期望滬港通開通後能幫助改善A、H股市場素來存估值差異,結果希望落空的最主要原因。

互聯互通成長遠趨勢

兩地上市A、H股長期存重大估值差異,底因是兩地投資者組成部分使然,內地市場大部分以側重短線利潤、不計較估值高低等價值投資的散戶為主,故一直維持頗高估值;港股巿場有逾八成屬講求價值投資的專業或機構投資者,故估值一直遠比內地巿場估值為低。

滬港通開通,市場原認為,透過互聯互通讓兩地投資者融合,可把A股與H股間的差距收窄,惜事與願違,差距還有擴大的現象,市場分析是,南向、北向兩個總額度只佔雙方各自市場總市值不到2%,加上南向、北向每日最高額度105億元及130億元人民幣的限制,市場根本缺乏龐大投資資金,一下子把兩地巿場估值推向更接近。

深港通開通,內地一併把兩個機制最高額度都取消,只保留每日最高額度,做法能否讓情況改善,相信各方都關注,在其他規限獲逐一取消前,我對此還是有保留。

惟我認為,兩地股市關係只會愈來愈密切,兩地股市互聯互通也是必然長遠發展趨勢,滬港通是起步點,深港通是延續趨勢,兩地三個市場的互聯互通基本完成,只待開通後透過實戰經驗,讓相關機制再優化,吸引更多投資者。

人幣國際化助破規限

惟當中還有一個重要條件,便是人民幣正式國際化,可自由兌換,到時互聯互通機制上的諸般限制料可獲解除,資金真正自由交易,大中華市場一體化美夢便可更邁進一步,最終並有機會實現,無論深港通效果如何,這一步還是必須走出去,毫不應有甚麼懸念。

(從港股市場A股化說到內地股市之三十一)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40餘年,曾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及政府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等職務,現時亦是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

作者: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