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內地掀起一片走資潮,官方見一洞補一洞的堵截工作疲於奔命。年初境外投保刷卡設交易金額上限後,剛又叫停內地居民來港刷卡支付壽險,一刀切落閘以資本投資壽險為名,轉移資產為實的交易,可是只怕治標不治本,結果還是徒然。
人民幣跌跌不休,今年累積貶逾百分之四,十月進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匯價跌勢更有加快迹象,兌美元直指六點八的所謂官方鐵底,加劇了內地居民資產縮水的心理恐慌,無不千方百計將資金撤到境外。
自○八年金融海嘯以來,中國經濟高增長日子漸成歷史,進入L形低位徘徊的常態,製造業面對人口紅利完結,○五年匯改後,人民幣兌一籃子貨幣持續升值,生產成本大漲,世界工廠早就無復當年勇,出口一沉不起。人行雖持續推行寬鬆政策,還是未見起色,要穩增長減低經濟陣痛,惟有兩條腿走路,藉匯率貶值以加快經濟調整周期。
事實上,當人民幣進入貶值預期,內地居民走資避險也是人之常情,無論正途與否,南下碌卡買投資保險早已不是新聞。今年,就有通過基金互認北上的外幣資產基金,認購反應過度熱烈,最後自行推出「限購」。近日,本港一個新樓盤開售,內地買家佔達四成,可見內地資金透過不同渠道撤走的盛況。當然,企業藉境外併購,變相置換資產出走,也是街知巷聞。
尤有甚者,在非人民幣資產的巨大民間需求下,連虛擬貨幣Bitcoin在中國大媽蜂擁掃貨下,也見死灰復燃之兆,三個月內低位累積狂升超過五成,直奔六月時每Bitcoin兌五千一百多元人民幣的兩年多高位紀錄。
內地居民即使資金走不了,也會選擇以鈔票換實物的方式,減低貶值可能帶來損失,近年內地泛起一片資產荒,資金瘋狂湧進樓市,促使各地方政府十月初連環出招再度收緊樓市措施。
走資大潮已成,九月中國外儲餘額跌至三點一萬億美元,連瀉三個月,為一一年四月以來新低,即使官方聲嘶力竭強調人民幣沒有貶值基礎,外儲減少卻反映出中國政府積極干預,但從匯率單邊向下走勢看來,效果似乎是徒勞。
無疑,匯價長遠取決經濟因素,可是今日中國經濟未穩,重振外貿經濟前路遙遙,民眾與企業看淡人民幣前景,要遏止走資談何容易,種種針對性的堵塞工作,實際作用有限,也難與撤資大軍長期抗衡,歸根究柢還是匯率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