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論檀:內地投資者懼怕深港通

深港通年內開通是大概率事件,內地投資者除了興奮,還有更多的不安。八月十六日,中證監與香港證監會在北京共同簽署深港通《聯合公告》,近期兩地監管層屢次提及深港通的重要意義,這是為人民幣國際化先提供一個投資渠道,內地投資者先到香港游游泳,國際投資者也可小規模北上,手裏的人民幣有一個出路,這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再增添一個理由。

跟滬港通最不一樣的地方,是深港通不設總額度限制,顯示港股也成為內地投資者和中國企業直接融資的主要市場之一。政府的做法是,打擊虛假貿易、錢莊等,阻止內地資金從地下流出境,同時拓展官方渠道,讓資金在可控的情況下,境內外雙向流通。

風險較滬港通為高

另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深港通的風險可能比滬港通大。深港通投資標的總量超過滬港通,深股通約涵蓋880隻合資格股票,港股通涵蓋417隻,均超過滬港通。這些股票不少是小市值股或是高科技股,波動極大,操縱的空間也比較大。

深港通下港股通的覆蓋範圍比滬股通要廣,除了包括恒生大盤股指數和恒生中盤股指數的成分股外,還擴充至包括恒生小盤指數成分中市值大於50億元的股票,以及A+H兩地上市的港股公司。所以,最近內地有篇批香港股市的文章蠻流行,標題就是「看看港交所對老千股的態度 A股投資者終究是幸運的」。裏面主要揭露香港老千股的盈利模式,配售供股拆細再合股,讓上當的散戶欲哭無淚,這比內地的莊家還要兇猛,因為買入了這些股票永無出頭之日。

十月十二日,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公布了懷疑造假的香港上市公司個案調查報告,列出一三年八月至一六年八月期間涉嫌造假的公司特徵,此類造假公司即是港股市場所謂的臭名昭著的「老千股」。

對公司監管難度增

以前,內地只看到港股市場化的一面,現在開始愈來愈多的提醒風險。內地交易所也有類似擔憂,九月三十日深交所正式發布與深港通相關的《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港股通委託協議必備條款》等八大業務規則。在《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中,深交所結合徵求意見反饋情況及相關案例的梳理,將市場特別關注的風險點納入了相關條款,並增加「老千股」、股票長期停牌以及股票退市後名義持有人服務可能受限的三方面風險提示。

現在對於老千股等沒有量化指標,這是一大難題,交易所只能從標的股票的遴選等方面入手減少風險,但要像內地一樣監管,是不可能的。

最後,從最近兩地股市表現看,內地有意識地拉低AH價差,以免正式開通時水浸金山,資金大規模流向香港追逐差價。從未來的發展來看,香港市場的活躍度將高於內地市場。

獨立經濟評論家 葉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