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似暖還寒 人幣趨貶難改

剛公布的中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符市場預期,首三季GDP增長亦切合中央全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五至七的目標區間。不過,看似不俗的數據亦不無隱憂。

倘若細看數據分類,不難發現房地產銷售對GDP增長作用明顯,而出口、工業生產等環節復甦進度緩慢,反映內地實體經濟似暖還寒,在末季外圍不明朗因素增加之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而人民幣趨貶將成為官方緩解困局的主要手段。

今年首三季內地GDP增長百分之六點七,環顧全球,單一經濟能實現如此增長着實不易。只是,數據與實體經濟表現始終有所出入,就如工業生產,首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價格計同比增長百分之六,與上半年持平;惟按經濟類型看,國企僅增百分之一;在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達六成的民間投資增長百分之二點五,比首八月僅加快零點四個百分點。可見,雖然政策不斷為經濟給力,但刺激作用有限。

相較之下,房地產銷售蓬勃,首三季同比增長百分之四十一,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五,至十萬億元人民幣。誠如國統局所言,房地產銷售對GDP增長起到重要作用,貢獻率在百分之八左右。

無疑,繼續依靠房地產投資來支撐經濟,顯然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當末季美國加息,可能觸發全球經濟大震盪,而靠基建投資拉動增長始終有限,若放寬貨幣政策讓資金繼續湧入樓市,只會令風險進一步上升,後果不堪設想。故十月以來,各主要城市實施房貸限購措施,一定程度為房市降溫,但這將無可避免地為經濟增添下行壓力。

事實上,去年股災後,中央積極去槓桿,資金沒出路而湧入樓市,為免泡沫爆破,結果還是要出招限制房貸。在兩大資產市場實施去槓桿的大前提下,幣策寬鬆度受到抑制,年內再雙降的可能性亦不大,加上通脹低企,要應對資金氾濫,緩和去槓桿衝擊,支持經濟平穩增長,匯率貶值很可能是官方穩增長的主要策略。

本月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生效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逾六年新低。人民幣貶值符合當前國家利益,但為免引發貨幣競貶,打擊投資者信心,相信不大可能重演去年八月的跳崖式大幅貶值,取而代之應是階段式的有序貶值。從近期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理性反應來看,大概投資者已有了貶值的預期。畢竟事勢既已垂成,投資亦只有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