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深港互通 憂A股化加劇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放風,預期十一月中以後的某個周一,深港通將會正式開通,可謂好事近在眼前。然而,滬深與本港互聯互通雖有助催谷成交,但同時亦對市場參與者影響深遠,更凸顯了完善金融市場制度的迫切性,為香港監管機構帶來更大挑戰。

無疑,深港通將是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另一里程碑,深圳股市包含中小板和創業板,可為海外提供多一個投資中小企和科技股的渠道,分享中國新興經濟發展成果;而北上投資A股的額度實質上擴大了,意味着內地股市進一步開放,也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掃除障礙。

長遠而言,內地通過不斷引入海外機構投資者,藉借助外資股東來督促上市公司管治,更好地為中小股東創造價值,亦有利糾正A股不合理估值的現象。另方面,與滬港通一樣,深港通沒有總額度限制,內地投資者可更有效合理地在海外配置資產。由此可見,深化互聯互通大大有利提升內地資本市場質素。

然而,對本港股民來說,更為關切的是對本地股市的衝擊。值得留意的是,為吸引不同種類的資金,深港通提升了投資港股的「新鮮感」,投資範圍納入了市值五十億港元以上的恒指小型股成分股,所謂細細粒容易食,這難免會吸引內地專業炒家牛刀小試,隨時掀起一場小型股風暴。

更讓人擔心的是,港股「A股化」恐會進一步深化。事實上,早在滬港通開通後,已為港股帶來不少變化,例如政策主導凸顯、市場波動加劇、以及多了內地資金「坐莊」。而港股每碰上內地假期,成交便大跌以至走勢呆滯,市場更戲稱港股已淪為A股衞星市場。無可否認,過於依賴北水對港股來說並非好事,「塘水滾塘魚」關連度大增下,亦會失去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意義。

當然,深港通開車北水湧入,將為低估值低成交的港股打下強心針,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疑有一定幫助。不過,當前港股市場挑戰重重,啤殼現象欲打難打、新股質素每況愈下、上市監管及股權架構改革爭拗不斷、長期停牌制度對投資者的不公等,均須當局竭力妥善拆解,亦是極具挑戰的難題。

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加強融合是大勢所趨,難以逆轉,倘能把握好契機,有效協調兩地市場機制,以及投資文化差異所引發的動盪,則各方多贏局面當會可達。